正文复制
四川经济日报/2022 年/11 月/23 日/第 001 版
广安:十年跨越发展 工业蹄疾步稳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余萍
百年交汇,渠江涛声激越;
非凡十年,广安不负时代。
从弱到强,工业蹄疾步稳——
结构从“ 数量追赶” 到“ 质量领航”;布局从“ 规模扩张” 到“ 特色聚集”;服务从“ 要素驱动” 到“ 智能驱动”。
X的十八大以来,广安工业在换道追赶中从传统资源型工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重塑“ 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 的工业经济新版图,成为川东北崛起的一颗工业新星。
2021 年 11 月 16 日,中国共产X广安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提出“ 产业发展必须优先做强工业”。广安市委书记张彤要求,聚焦在全省乃至川渝地区,选准有比较优势、有配套体系、有市场前景的重点产业集中发力。广安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从“ 川东一隅”变成“ 川渝焦点”。
肩负重大使命,广安牢固树立“ 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 理念,深入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 四大战略”,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的强大信心和合力,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
从平台建设到项目招引,从产业聚集到结构调优,从质效提升到做大总量,广安工业经济重塑新版图,锚定“ 再造一个广安工业” 新蓝图,逐步成为链接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决定性力量,挺起坚实的脊梁,阔步迈向工业倍增的广阔新图景。
十年奋进——
资源型工业转型,铺陈工业经济新版图
上世纪 90 年代至X的十八大前,广安以资源型工业为主,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形成了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煤炭、建材和电力五大支柱产业,但多数属于链条尾端粗放型产业,以资源消耗为主,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体系不优。2010 年,这五大产业产值为 439.7 亿元,占全市工业的 71.5%。
转型,从X的十八大以后发端。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按照省委加快构建“ 5+1” 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结合广安产业发展实际,将主攻方向转向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特别是广安市第六次X代会以来,广安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坚定实施“ 产业支撑” 战略,优先做强工业,以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基地为目标,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绿色化工 2 个 1000 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材料 3 个 500 亿产业集群,食品饮料、轻工服装 2 个 400 亿产业集群,形成了优势支柱产业主导地位突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传统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广安重塑工业经济新版图,综合实力十年内稳步提升。
从改革工业发展考核办法,到扩大市级工业发展资金规模,从创新运用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池等金融工具,到制订出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的专项政策措施⋯⋯随着玄武岩纤维产业制造创新中心、广安经开区绿色新材料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三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成,深化广渝、广蓉、广深三大合作,广安正全力提升工业位势
第 1 页 共 3 页
能级。
近年来,广安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构建起推动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市工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规模效益大幅提升。
向上攀升的数据是最好的印证:
2021 年广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9.9%,位居全省第九,创下“ 十三五” 以来最佳排位成绩,近五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9.7%、8%,均居川东北经济区首位,工业利润为 2016 年的 1.5 倍,工业税收为 2016 年的 1.6 倍。
十年调优——
制造业优化布局,7 大产业实现产值千亿今年以来,广安工业发展佳讯频传。
1 月,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四川省 “ 5+1” 重点特色园区名单, 武胜农产品加工园、岳池医药产业园成功上榜,创建数量位居全省第 5、川东北第 1。
2 月,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7 个方面 28 条政策措施出台实施细则,广安和渝北已将今年的目标和重点敲定。
4 月 1 日,从广安市经信局传来好消息:广安新桥化工园区成功认定为省级首批化工园区。
24 家大型企业已入驻园区,形成天然气化工、农药化工、氯碱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 5 大产业链条,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化工产业生态。
这些工业发展片段,是广安市推进“ 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 的生动实践。
随着广安产业布局的全面优化,当前该市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 7 个主导优势产业以及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工业体系实现华丽蝶变。
其中,广安重点产业集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