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太行日报/2023 年/2 月/10 日/第 004 版专版
提振信心
狠抓落实
——全力开创工信国资工作新局面
2022 年工作亮点
2022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国资系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按照“ 1188” 工作思路,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谋发展,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工业稳增长和疫情防控取得“ 双胜利”
工业经济持续回稳向好。2022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 617 户,较 2021 年新增 77 户,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 3000 亿元,达到 3161 亿元,同比增长 24.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五项省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应急物资保障有力有序。多方筹措为晋钢、富士康调拨各类防疫物资,为晋控装备、兰花等
16 户重点能源企业和 130 户重点非煤企业足量发放退烧药 56.67 万片,全力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紧急采购 10 大类 69 种医疗设备,确保了重点医院顺利渡过危重高峰期。负压救护车、智慧化气膜实验室、丹河和金匠两个应急方舱在防疫关键时刻梯次投入使用。开展惠民小药箱、农村地区退烧药、止泻药及部分短缺药品储备及配送工作,共配送药品 4663 万片(袋)。
2022 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9 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 0.13 个百分点,均排全省第 2 位;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0.7%,工业增加值占 DP 比重为 63.5%,均排全省第 3 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速、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两项考核指标预计均位列全省前 3。
(二)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链、专业镇建设高位起步。建立产业链“ 链长+链主” 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钢铁、光机电等 10 条重点产业链建设。2022 年产业链项目投产 32 个,年可新增产值 126.4 亿元。遴选我市南村绿色铸造、阳城陶瓷琉璃(珐华)等 10 个市级特色专业镇,拟定了专业镇培育“ 一方案一政策”。
重点产业成效凸显。钢铁产业,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全面投产,1450 冷轧薄板系列产品为全省首创。晋钢智能管控中心投入使用。晋钢集团产值达到 525 亿元。铸造产业,完成了全市 128 户铸造企业 573 万吨产能公告,产能位居全省第一。山西康硕轻合金快速成型、汉通鑫宇年产 300 万件汽车零部件等高端铸造项目建成投产。首次举办市级铸造行业技能大赛,成功获得 2023 年第八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承办权。光机电产业,引进英特丽、星心半导体等一大批企业,形成了以富士康为龙头的“ 1+110” 产业集聚发展格局,90 个项目建成投产。煤化工产业,明确了煤化工企业间歇式固定床升级改造路径和方案,阳城台头、 陵川平城两个化工园区顺利通过我省首批达标认定。
(三)项目建设量质加速提升
全力推进总投资 514.4 亿元的百项工业重点转型项目建设,2022 年完成投资 96.9 亿元,50 个项目建成(部分)投产,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 28.8%。在全市政银保企金融服务大会上推介重点产业链融资项目 46 个,10 个项目融资成功,授信额 61.7 亿元。 谋划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大项目 68 个,总投资 978 亿元。
(四)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动能
数字化转型多点发力。新建 5 基站 2053 个。华昱煤化工、晋钢智造两户企业新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晋钢智造成功入选工信部 2022 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新认定晋钢智造、金象煤化工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 1 户,金工铸业等省
第 1 页 共 5 页
[更多资 料+ :114]
[更多资料+:114]
级企业技术中心 3 户。
(五)助企纾困力度不断加大
着力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争取到各级各类资金 2.83 亿元。大力开展清欠工作,推动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近 4 亿元。 指导 12 户战新企业申报争取 3 毛钱优惠电价政策,年可降低用电成本 3.2亿元。为全市承租国有企业房屋的 2471 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2310.57 万元。
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疫情期间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输、员工返岗等难题,从太原、郑州接返晋城富士康员工 327 名,富士康送来锦旗致谢。
有效解决企业产能短缺难题,帮助洛凯威、康硕、兴高焦化、山水水泥等企业优化置换各类产能 181 万吨,年可新增产值 110 亿元。金秋铸造产能置换高炉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六)工业绿色发展蹄疾步稳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成效不断巩固,我市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通过工信部验收,2022 年重点推进总投资约 8.1 亿元的 5 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 3.04 亿元。
重点行业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积极推进重点企业 10 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完成投资 8722万元。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晋钢智造、维高水泥等 6 户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华昱能源化工获评工信部 2022 年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是全省唯一一家。 2022 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17.5%。
(七)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
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省定 50 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推动兰花集团完成 17 家法人层级压减工作,圆满解决高平兰花城经营亏损、王莽岭景区历史遗留问题。15 户市属国有“ 僵尸企业” 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基本完成。
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完成 12 户市管企业“ 六定” 改革工作,印发《晋城市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实施方案》,员工招聘进一步规范,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推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圆满收官。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办医疗、教育、社区、市政
职能移交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阶段性任务。
国资国企监管更加规范,完成市属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督促有关市属国有企业清理拖欠 606 名农民工工资 668 万元,被省政府农民工工作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授予 “ 先进集体”。
国有企业稳经济顶梁柱作用更加突出,2022 年,市属国有企业上缴税费 48.48 亿元,同比增长
46.1%;利润总额 52.85 亿元,同比增长 47.8%,创历史新高。(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工信系统直接监管的民爆生产储存和铁路道口安全全年未发生任何事故。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市 34 户危化企业开展安全体检、 验收及回头看,查出问题隐患 1649 条,其中重大安全隐患 13 条,全部整改完成。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三大战役圆满收官。
(九)X的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规范X务工作、X费检查、国企抓X建促改革提质效三个专项行动。深化清廉国企、清廉机关建设,成立清廉国企领导小组,印发清廉国企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市属企业X组织建立健全制度共 996 项,建立了 9 个清廉国企示范点,排査廉政风险点 96 个,已全部整改,营造了风清气正的ZZ生态。
2023 年工作安排
2023 年,全市工信国资工作总体思路是:以X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工信国资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扛起省委赋予我市建设“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先行区” 的重大使命,聚焦“ 六大战略定位” ,用好“ 六化工作方法” ,按照“ 1210” 工作思路,即围绕全方位推动工信国资高质量发展“ 一条主线” ,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
[更多资 料+ :114]
第 2 页 共 5 页
数字转型“ 两个转型” ,实施“ 十大行动” ,推动全市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真正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强力推进传统产业内涵集约发展。钢铁产业,推进晋钢智能智造项目二期建成投产,三期开工建设,推动钢铁产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铸造产业,引导支持铸造企业向六大集聚区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积极谋划实施康硕集团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吸引高端项目落地。化工产业,积极推进巴公和北留-周村两个化工园区认定。加快实施晋控装备、兰花、天泽集团间歇式固定床升级改造。建材产业,围绕培育壮大装配式建筑,强化上、中、下游企业协调联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阳城陶瓷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与国内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加快陶瓷产品向健康型、轻量型、时尚型、功能型和利废型方向发展。食品行业,加快推动众禾壹心 300 万块冷冻甜品中央工厂项目建设早日投入运营,尽快实现冷冻甜品加工、淡奶油加工、冷链物流、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天巨重工、天和众邦、阳泰龙焱等企业,重点建设发展煤机装备产业集群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光机电产业,加快推动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8 个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年底前再引进 30 家以上光机电企业。推进阳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早日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医药产业,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推动海斯制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加快落地。新材料产业,推动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功能陶瓷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等产业。在泽州县重点发展碳基新材料、前沿新材料;在高平市重点布局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集群;在陵川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纳米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全省化工新材料集聚区。
(二)实施产业链强基固链行动
钢铁产业链,要依托晋钢集团,拓展上游产业,推动晋钢钢焦一体化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力争开工建设。延伸下游装备用钢,加快晋钢机电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开展硅钢磁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