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沈阳日报/2025 年/1 月/7 日/第 001 版
打开致胜未来的大门
——中航工业沈阳所能力建设综述
本报特约记者 刘国栋
2024 年 11 月 12 日,第 15 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盛大启幕。在此次航展上,中国推出的多款产品惊艳世界。其中,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 35A 的重磅登场,更是激发了国人的自信心,让全球领略到“ 沈阳制造” 的深厚底蕴。
展会上,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自豪地介绍:“ 歼35A 战机设计核心团队,平均年龄才 30 出头。” 年轻且富有创造力的团队,展现出中国科研领域蓬勃的朝气。
沈阳所X委书记奚继兴难掩喜悦,谈及此次中国航展上多款机型精彩亮相时说道: “ 多款机型同时展出,是对沈阳所能力建设的回报。从 2016 年开始,沈阳所启动了转型跨越的发展战略,用 6 年时间实施了以转理念为核心的转型发展。从 2022 年开始,准备再用 6 年时间实施跨越发展,跨越发展的核心是跨能力,通过实施能力建设加速助推优秀人才的成长。”
奚继兴所言的能力建设,已然成为沈阳所践行国家创新战略、致胜未来的核心工程。近些年,
沈阳所能力建设捷报频传,呈现出了新时代科研院所发展的勃勃生机。
能力建设:面向未来的历史选择
珠海航空展开幕当天,晨曦初露,沈阳所设计人员王冠便一头扎进研发工作中,直至 21 时他还在埋头奋战在电脑前。在别人看来枯燥的工作,他却兴趣盎然。 “ 从事自己喜欢且充满挑战的工作,是快乐的;不断推出成果迅速成长,是幸福的。因而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回忆过往,王冠感慨万千。今年是他进入沈阳所的第五个年头,作为主力他参加了多个项目攻关,斩获多项专利,达成了“ 三十而立” 的阶段性目标。
创新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之中,用组织之手激活创新原动力,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像王冠一样的年轻人进入了快乐工作模式,点燃了他们的创新激情。以创新的思维去工作,看哪个方面还需要提升,满脑都是创新的点子,同时为了高质量的创新,主动寻找前沿技术,不断参与各种项目实践、充实各种知识⋯⋯
如今,沈阳所已走过了 60 余载光辉历程,数代人赓续奋斗,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进入新时代,沈阳所从跟随者转为领跑者,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式发展和用户更高的标准要求,传统的研发模式和体系难以承载现代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任,要构建更加科学的研发体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