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阳日报/2025 年/1 月/12 日/第 T10 版2025 市两会特刊
向“ 新” 而行 以“ 业” 致远
——贵阳经开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综述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在刚刚过去的 2024 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年度热词,也成为贵阳经开区工业发展的牵引力。作为全省工业企业、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地,贵阳经开区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前沿
阵地之一。该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的战略要求,紧密围绕地方发展
部署,坚定不移强化工业基础,壮大工业企业,奋力推动工业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贵阳经开区将数智赋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关键行动,以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以创新驱动催生产业新动能,以绿色发展不断扩展产业新蓝图,通过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产业转型步履稳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智赋能 焕发产业“ 新生机”
在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电视制造车间,几块电子显示屏上的数据实时滚动着,设备状态、
产品直通率、排产计划、能源能耗等指标清晰可见。
“ 这些数据全部汇聚到一个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如同车间的‘ 中枢神经’ ,实时监控着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 贵阳海信制造部副部长张淼说,数据平台就像一双无形的“ 眼睛”,从人、机、料、环、测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分析。
当生产出现某个问题时,数据平台会发出指令,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屏幕上,“ 黄色”警告代表着材料问题,“ 绿色” 警告表示检测环节异常。当问题追溯到具体部门时,责任链条也十分清晰,“ 粉色” 代表技术质量部,“ 蓝色” 代表制造部整机车间⋯⋯
通过数字转型,贵阳海信从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成为了一个智慧工厂,电视年产量从 2020年的 100 万台增长到现在的 300 多万台。目前,贵阳海信已通过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级认证,正向成熟度四级认证进发,目标直指“ 灯塔工厂”。
让传统产业插上新技术的“ 翅膀”,不断焕发新生机,是贵阳经开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贵阳经开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 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转型试点示范的牵引作用。
支持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和“ 单项冠军” 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2022 年以来,贵阳经开区共启动实施了“ 液晶电视智能制造建设” 等数字化转型项目 54 个。
通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一批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国药同济堂通过实施
“ 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项目,生产效率提高了 22.92%,能源利用率提高了
18.63%;贵材科技通过实施“ 智慧工厂大数据智造云平台” 项目,产品开发周期、交货期大幅缩短, 生产效率提高了 30%, 铝型材成品率提高至 95%; 中煤盘江重工利用工业机器人焊接结构件,结构件合格率达到 100%。
此外,中小企业的转型也迫在眉睫。面对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贵阳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 智改数转网联” 政策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 智改数转网联” 的投入力度。2020 年以来,通过专项债筹集资金,共实施工业互联网、算力中心、数字孪生城市靶场等 9 个数字化公共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