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XX参观昙华林思想汇报《城市抹不去的记忆》
敬爱的X组织:
昙华林——城市抹不去的记忆,长长的青石板,承载着道不尽的历史矮矮的老房子,珍藏着说不完的故事。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今天的昙华林似乎还是那么恋旧,在这里,人们似乎也更喜欢怀念。昙华林,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岬。参差的青瓦小院,幽静的梧桐、弄堂,洗尽铅华。历经岁月的蹉跎,众多融汇着中西文化的建筑,就像那寻求一地清静的耄耋老人。“他们”相互依靠着,似乎在一同咀嚼着一个多世纪经历的沧桑,在狭长的老弄堂里,为我们展示着它丰富的内涵。
巷子深处的武汉市十四中学,至今还保留着国民政府军委会ZZ部第三厅的旧址,第三厅在建X初期由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第三厅的部长是我们熟知的郭沫若先生。在大革命时期即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这里作为***人的活动基地,留下了我X许多的文献和旧会议室。这里还走出过三个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其中,董必武和陈潭秋同志在昙华林成立了武昌第一个**革命组织。这里还有着许多著名的革命圣地:吴禄贞“花园山聚会”、刘静庵“日知会”、熊十力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的“群学社”…… 一栋典雅的欧式建筑令人驻足。阳光泄在小院的屋顶、长廊和那富有情调的装饰,人们轻呷着咖啡杯,轻声谈论着。钱基博老先生(钱钟书之父)的老宅如今已开起了一座艺术沙龙。在这里坐上一个下午,似乎也走近了钱老先生。坐下来和这里的老人们聊聊天,和蔼的花甲老人,随口拉的家常。从老人的口中得知:不少的老X员、老教授们都在这个“世外桃源”里安享晚年。那些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或许在这里他们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历史更迭,人去楼空,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故事在这里风起云涌地演绎。如今这里又增添了些许鲜活的生命力,在这里落脚或是走访,都带着后人对前辈们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