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天津日报/2023 年/2 月/15 日/第 010 版文件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更多资料+:114】]
——2023 年 1 月 13 日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凤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市人民检察院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
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是检察机关职能重塑、机构重组、机制重构的五年,也是天津检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X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市第十一次、十二次X代会精神,按照市十七届人大历次会议决议要求,始终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如期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定捍卫“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确保检察工作正确ZZ方向
五年来,我们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X的
绝对领导贯穿检察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一)坚持用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强化以忠诚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扎实推动“ 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 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以真理伟力塑造对X忠诚、服务人民的新时代检察人。坚持X管意识形态,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旗帜鲜明同西方“ 宪政”、“ 三权鼎立”、“ 司法独立” 等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X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制度建设作为强化X的绝对领导的有力抓手,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共产X政法工作条例〉实施细则》 《ZZ督察工作办法》等文件,强化ZZ纪律和ZZ规矩,主动向X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大案件,推动X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加强X对司法办案的领导,坚决执行中央和市委、最高检决策部署,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把X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更多资料 + :114]
(三)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检察实践。深学深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把握检察机关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 双职能” 定位,倡导“ 勇于担当、百折不挠” 的法律监督精神,树立“ 依法、善意、精准、合作、效能” 监督理念。自觉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司法办案,坚持“ 合目的性、合规则性、合理性” 相统一,努力办出人民群众认同的“ 有灵魂” 案件,实现ZZ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二、紧紧围绕全市大局能动履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主动服务发展、切实维护稳定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投入平安天
津、法治天津建设,全面发挥惩治、预防、监督等作用,营造安全稳定的ZZ、经济和社会环境。
(一)坚决筑牢首都ZZ“ 护城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刑事犯罪,批准逮捕 38927 人、提起公诉 92602 人。把维护国家ZZ安全作为头等大
第 1 页 共 6 页
[更多资料+微 信:114]
事,严厉打击间谍、情报、网络ZZ谣言和有害信息等犯罪,构建护航X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体系,建立风险排查处置机制,确保重要节点安全稳定。坚决打好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依法从严打击,起诉涉黑恶犯罪 2145 人,办理全国首例“ 套路贷” 涉黑案等一批有影响案件。认真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 ,建立政策研判、专案办理、综合治理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涉黑恶罪犯刑罚执行和财产刑执行专项检察,决不允许黑恶势力死灰复燃。突出惩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起诉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 2522 人,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利用网络赌博、泄露个人信息等网络犯罪 8062 人。积极投身反腐败斗争,起诉职务犯罪 1248 人,其中受贿犯罪 471 人、行贿犯罪 195 人,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40 人,依法对孙政才、赵正永、赖小民等提起公诉,得到中央和市委、最高检的充分肯定。
(二)主动服务全市重点工作。聚焦“ 京津冀协同发展”,连续 5 年与京冀两地检察机关召开工作对接会,相继在网络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以区域检察一体化服务保障协同发展。聚焦“ 依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5828 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 5265 人,洗钱犯罪 82人,与市证监局建立行政执法与检察履职衔接协作机制,维护经济金融安全。聚焦“ 知识产权强市”,出台加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意见,与市知识产权局会签合作协议,在种业、中医药等领域开展专项调研,起诉假冒注册商标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526 人。聚焦“ 依法防疫”,将打击严重涉疫犯罪与化解涉疫纠纷相结合,切实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着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要求,依法同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起诉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11394 人。大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 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作为刑事案件处理, 对涉经营类犯罪的企业负责人,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案件情节危害,依法予以从宽处理,对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涉罪人员不批捕 2808 人、不起诉 2534 人。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服务、规范涉案企业,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与市工商联、市国资委等 12 个部门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帮助 个涉案企业依法整改,既保证企业“ 活下来”“ 留得住”,又促进企业提升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如检察机关对某涉案民营企业实行合规整改,保证企业在诉讼期内顺利签约 1.6 亿余元订单,为企业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持。
(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既对严重刑事犯罪坚持“ 严到位”,又对绝大多数轻罪案件慎重羁押、慎重追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 90%以上,最大限度增加社会稳定因素。坚持惩治犯罪与延伸治理并重,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集中配餐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利用寄递渠道违法犯罪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 1008 件,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 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发布典型案例,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学校开展法治宣传,积极引领社会法治意识。
三、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构建新时代检察工作新格局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主动向X委、人大报告,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迅速出台《实施意见》和《决定》 ,为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ZZ和法治保障。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 四大检察” 新格局基本形成。
(一)着力加强刑事诉讼监督。针对应立案不立案、应追究犯罪不追究、不当介入经济纠纷等问题,监督立案 1837 件、监督撤案 1076 件。针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案件,不批捕 11510人、不起诉 1966 人,切实保障人权。针对侦查取证不规范、强制措施适用不当等问题,提出书面纠正违法意见 993 件,采纳率为 93%。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现全覆盖,既共同提升办案质量,又强化侦查活动监督。针对定罪错误、量刑明显不当等问题,提出抗诉 552 件,采纳率逐年上升。针对“ 纸面服刑”“ 提钱出狱” 等问题,采取“ 派驻+巡回” 方式强化监管执法监督,有力维护刑罚执行公平公正和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更多资料+:114]
第 2 页 共 6 页
[更多资料+:114]
(二)精准开展民事诉讼监督。以民法典精神为指导,依法加强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程序严重违法、裁判显失公平等突出问题的监督,对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 550 件。加大主动监督力度, 对民事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提出检察建议 1100 件, 依职权监督启动率从 2018年的 37.1%上升至 2022 年的 75.4%。对 5767 件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悉心做好释法说理、服判息诉工作。构建虚假诉讼常态化监督体系,连续 3 年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办理案件 445 件,提出监督意见 339 件,有力维护诉讼秩序和司法权威。
(三)持续深化行政检察监督。全面发挥行政检察促进审判公正和依法行政的双重作用,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和检察建议 722 件。重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市司法局建立协作机制,综合运用调查核实、公开听证等手段,化解行政争议 667 件。积极推进土地领域行政执法规范化,监督行政机关怠于申请执行、审判机关不规范执行等案件 243 件,制发检察建议 211 件。开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督促解决土地房屋征收补偿中保护群众利益不到位、社会抚养费征收执行不当等群众揪心事。如检察机关成功监督一起因房屋被错误认定为“ 违建” 而无法获得征收补偿的案件,依法协调给予当事人 70 万元应有补偿,有效化解多年讼争。
(四)依法积极推进公益诉讼检察。主动争取X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意见为动力,推动工作走深走实,法定监督领域由“ 4+1” 大幅扩展到“ 4+9”,2022 年立案 1100 件,较 2018 年增长 5.1 倍。积极以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2470 件,99.8%的问题诉前即获解决。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91 件,法院判决支持 70 件,达成公益保护目的后撤回起诉或调解结案 18 件。开展“ 守护渤海”、水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等专项监督,与市水务局、税务局、审计局等建立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深化军地协作,立案涉军公益诉讼案件 45 件,办理的军用机场飞行安全相关案件得到中央军委政法委和最高检的肯定。主动联合河北省检察机关办理互花米草外来物种入侵案,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依法办理 2 起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荣誉案,坚决维护国家功勋尊严。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实做好民心检察工作
五年来,我们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把纾民困、解民忧作为检察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履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着力纾解群众急难愁盼。紧盯“ 舌尖安全”,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 660 人,立案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408 件。紧盯“ 脚下安全”,与市城管委制定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意见,严惩盗窃、破坏窨井盖等犯罪,推动整治窨井安全隐患 7300 余处。紧盯“ 出行安全”,开展平安铁路“ 清朗行动”,整治高铁沿线外部环境安全隐患 870 余处。紧盯“ 生产安全”,与市应急管理局会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作意见,开展交通运输、燃气电力、消防通道等领域专项治理,制发检察建议 331 件,督促整治安全隐患,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二)将心比心真诚回应群众诉求。秉持“ 只要上访群众申诉有 1%的道理,也要 100%维护好” 的理念,妥善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善于在“ 重复访”“ 终结访” 中发现群众合理诉求,对法律终结、“ 心结” 未解的,通过检察长接访、院领导包案、司法救助等方式,释法说理、定分止争、化解积怨。一因工致残的申诉人以赔偿协议显失公平为由提起诉讼,未获法院支持,检察机关审查认为裁判并无不当,但申诉人生活困难,通过检察长接访和司法救助,最终实现“ 案结事了”。落实群众信访“ 件件有回复”,7 日内程序回复率为 100%,2022 年全市涉检信访、重复信访量为近年来最低。全面推开检察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与评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