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南法制报/2024 年/4 月/26 日/第 005 版聚焦世界知识产权日之特别报道
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
打好 “ 检察护企” 组合拳
察新答卷
书写知产检
河南法制报记者 胡斌 通讯员 徐嘉浩 王丽婷
核心提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追诉知识产权犯罪、监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等方面承担多种角色。作为集中统一办理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检察院,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构建知识产权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大格局,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A 严厉打击 多方协同聚合力
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新的法治表达, 著作权既是文化产业的灵魂, 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依托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会同公安机关、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 1+N” 联络会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通过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促进文化领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2022 年 6 月 13 日,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丁某销售盗版书籍的线索,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材料,同时抄送至该检察院。同日,公安机关以非法经营罪立案侦查,由于丁某经营书店时,为规避行政机关日常检查,将正版和盗版图书掺杂销售,且涉案的非法出版物品目繁杂、数量巨大,加之案发后丁某第一时间要求各加盟店销毁进货记录和聊天记录等证据,为侵权事实的取证带来了很大困难。
接到该线索后,检察官及时介入,对侦查取证、法律适用针对性提出意见。检察官认为,丁某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他人文字等作品属于侵犯著作权罪中的“ 发行”行为,应当以侵犯著作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经由文旅部门初筛、公安机关复核,并随机对初筛后的图书抽样送至鉴定机构,最终认定公安机关查获的图书中有 1.2 万余册为盗版图书。
“ 知识产权领域的犯罪分工日益细化,从工厂大规模印刷盗版图书,到批发商多批次、大量囤货,再到零售商进货销售,形成了盗版图书生产、销售的黑灰产业链。在办理此类案件时,查清涉案侵权盗版图书的来源,源头打击,才能营造良好的著作权保护环境。 ” 该案承办检察官王帆说。
在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下,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在丁某原有犯罪事实基础上又查获涉案非
法出版物 3216 册,并成功抓捕上游印刷厂老板、供货商等 3 人,完成搜查、扣押等关键工作。
2023 年 5 月 31 日,该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丁某有期徒刑三年零八个月,并处罚金十五万元。向丁某提供侵权图书的“ 上家” 印刷厂负责人、管理侵权图书的积极参与者以及进行分销的“ 店主” 等下线,也依法分别受到追诉、行政处罚等惩戒。
B 护航企业 “ 1+1” 保护助发展
“ 同意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3 月 29 日,在许昌市某企业,该院首次采取上门听证的方式,就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拟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进行公开听证。经认真评议,听证员一致赞同检察机关拟作不起诉的决定。据悉,近年来,该院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加民营企业保护“ 1+1”协作工作机制。
2021 年初,许昌市某润滑油企业高管李某、祝某未经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许可,接受他人委托代加工假冒注册商标的润滑油。 2021 年 4 月, 此案案发。 但当时这批润滑油尚未生产完毕,未流向市场。经鉴定,涉案润滑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