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广西法治日报/2024 年/5 月/9 日/第 A04 版今日看台
法治利剑守护红色根脉
——东兰县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红色资源纪事
本报通讯员 韦玉玲 韦金纳
在东兰县这片饱含革命记忆的红土地,一草一木见证着中国革命不凡的历程。近年来,东兰县人民检察院以保护红色资源为己任,扎根基层,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用法治利剑守护着珍贵的红色根脉,获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与普遍认同。
重塑英魂栖息之地
2022 年初,东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在执行红色资源保护巡查工作时,发现位于大同乡的覃卜武烈士墓竟无碑铭记,且被荒草肆虐,无人问津。这些无名英雄的安息之处,本应承载着辉煌的历史记忆,却遭受着被遗忘和自然破坏的双重威胁。对此,该院检察官立即向政府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呼吁对烈士墓进行修复和保护,并提议对全县所有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与妥善保护。
东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大同乡政府高度重视,对覃卜武烈士墓进行实地勘察,并在尊重烈
士家属意愿的前提下,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为原地修缮保护做足准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全县 1652 处散落的烈士墓进行全面摸底后,决定将 161座烈士墓迁移至新建的隘洞镇、 长乐镇、 巴畴乡革命烈士纪念园, 以便统一管理和敬仰, 其余 1491座烈士墓则进行原地修复,统一立墓碑,以示尊荣。
2022 年 8 月,3 座革命烈士纪念园如期竣工并启用,1491 座烈士墓也在原址上得到精心修复并安装规格统一的墓碑。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烈士纪念设施的安全,也给社会各界提供了致敬和缅怀烈士的场所,有力促进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今,一座座烈士陵园矗立在青山绿树之间,庄严肃穆,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们寄托
哀思、传承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生态保护与红色资源保护并重
长期以来,东兰县隘洞镇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突兀的电线杆和一座垃圾焚烧炉破坏了园区的庄严与和谐。东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闻讯后立即介入,依法启动公益诉讼程序以恢复纪念园的原貌。
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和各部门通力合作,纪念园有了明显变化。电线杆被妥善迁移至不影响整体景观的位置,垃圾焚烧炉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环保的垃圾处理设施。这些改进使纪念园恢复了应有的静谧和肃穆,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和支持。这不仅体现了该院保护红色资源的决心,也彰显了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为。
近年来,东兰县检察院深谙团结协作之效,主动与壮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