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刘朝瑞主席在市政协“金融服务南阳经济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专题协商座谈会,议题是金融服务南阳经济发展,这个议题是经市政协年初商议、市委常委会议确定的年度协商课题之一。围绕这一课题,今年4月份以来,李建涛和王黎生两位副主席带领调研组,多次召开座谈会,先后到市内部分金融机构、企业进行了调研,并赴外地考察学习,形成了调研报告,提交会议讨论。刚才,市金融办、财政局、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及部分金融机构、政协委员分别做了很好的发言,市委常委、副市长范双喜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并对政协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对政协工作的支持。
协商民主是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加强推进的重要民主形式。政协是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协商座谈会主要是组织委员和相关部门对涉及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问题导向,通过调研视察、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批评,建言献策,有利于X委政府及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五届政协以来,我们组织召开了几十次专题协商活动,大家普遍认为政协查找问题比较准,意见建议针对性、可行性强,社会反映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每次报送的协商专报市委政府领导同志都做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这次会议结束以后,我们将结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报送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参考。下面,我就畅通融资渠道,推动南阳转型跨越发展与大家交换意见:
第一、分析形势,研究政策。要知大局,明大势。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X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二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形成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比如,当前投资的重点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等。三是稳中求进是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充分利用财政杠杆作用,加大财政投资对各类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金融投资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定。把握这三点,要求我们要头脑清醒,迅速反应,研究政策,抓住机遇,围绕重要领域关键行业上一批大项目,优化结构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政策就是机遇,抓住政策就是抓住了发展机遇,抓住了投资。调研报告和部门同志的发言中提到一些实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没有抓住政策机遇出现的问题:从2014年到2016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多次出台文件,允许政府以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融资,投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泉州市发行企业债券融资178.5亿,我市融资仅27亿;襄阳市棚户区改造融资400多亿,我市仅有几十亿等。汝州市是一个县级市就做强9个融资平台,通过建设基金、金融基金、金融债权、政策性资金、政策性银行融资等形式,2016年融资99亿,2017年再融资150亿,投入到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重要领域建设。政府投资平台是以政府信用为保障,利用政府投资,整合政府掌控的资源而设立的投资实体,吸引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中长期金融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生态环保、农业、教育文化等进行投资。我市投资平台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目前实际运作的平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市建投,依托财政局代表政府融资,另一个是市交投。市建投虽然累计融资170亿元,但主要是围绕农运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基本属于转贷型,自身尚未形成强大资本实力。我国经济政策调控阶段性不断变化,而我市常常因为政策研究不透,没有抓住有利时机,丧失重大项目投资机遇。比如建投08年以来,融资基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但是今年6月,财政部下发了财预〔2017〕87号文件,紧急叫停了政府购买服务融资,由于我市前期跟进不够及时,基本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致使市区和部分县的一些重大项目的开发性贷款被叫停,内河治理、教育文化建设、整村脱贫等近百亿元的开发性贷款投资项目搁置。而国家目前提倡的“PPP”特许经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因前期准备不足而无法实施。南阳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关键领域发展亟待解决投融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形势,精心研究金融政策,抓住机遇,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