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篇1:A总书记X校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A总书记在中央X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X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X育才、为X献策”。X校因X而立、因X而兴。X校初心源于X的初心召唤,源于X的使命实现需要,“始终不变”是X校忠于X的初心使命的鲜明ZZ本色。A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X校在X百年伟大历程中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和高度评价,为新时代X校人做好工作发挥了举旗定向、掌握历史主动的引领,为新时代铁路系统X校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国铁企业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新征程上更好发挥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召唤:X的初心使命决定X校的初心
回望百年前,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西方现代化的洋枪洋炮面前步步败退。自从产生了中国共产X,中华民族拥有了历史自信,拥有了历史主动。一百年来,X团结和带领人民一往无前、英勇奋斗,一举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饮水思源,今天中国的成就和地位,归根结底在于中国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X,在于中国共产X初心使命的引领。X校初心源于X的初心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共产X人的使命就是经过不懈奋斗,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X成立之时通过的X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要“实行社会革命”等任务,X的初心和使命由此确立,其内在要求也由此产生。作为一个组织严密的、战斗的无产阶级政X,很快就意识到要完成X所担负的历史使命,X内的组织与训练极端重要。因此,X的二大通过了《关于共产X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对X员和干部进行严密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对X的重要性。X校初心源于X的使命实现需要。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实现X的初心使命必须依靠高素质革命队伍将理论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能够实现这种转化的必然是彻底的理论,彻底的理论就是能抓住事物本质的理论。思想建X的根本要求就是首先要掌握彻底的理论。1923年6月,陈独秀在X的三大报告中针对建X初期的X员队伍缺乏教育的问题提出:“我想就我们一年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首先我们忽略了X员的教育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许多X员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具有革命热情却对X的原则没有认识。少量有阶级觉悟的工人则又表现出脱离知识分子的倾向,常常缺乏求知的愿望。他们各自所具有的弱点,与X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并不符合。因此,1924年5月,设立X校培训和指导人才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由此,中国共产X成立了安源X校和北京X校这两所X的历史上最早的X校。1925年1月,在当时全国X员只有900多人的情况下,X的四大重新强调设立X校的必要性,提出要重视X校工作。因此,X中央于1926年2月又通过了《开办最高X校问题》的决定。1933年3月,中央X校的前身——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瑞金成立。从创办到红军长征时止,短短一年半时间,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共培训了300多名学员,为X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X员干部,为X经历艰苦长征、转败为胜取得决定性胜利和X的组织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X校初心源于X百年斗争需要。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客观世界是自在的,也是自为的。但是这种自在和自为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斗争而改变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政X要顺应历史规律,发挥历史主动,通过斗争实现自身历史使命。邓小平曾总结说,我们X的成功,一靠理想,二靠纪律。A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说,我们X是一个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X。X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行得稳、走得远;依靠铁的纪律,我们X才能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翻开百年X史,X校始终坚定站稳ZZ立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X性教育摆在首位,遵循教育规律,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为X源源不断培育担当之才,X校真正成为各级X员干部锤炼X性的“大熔炉”。X校的初心就是从X的初心召唤这样的逻辑起点出发,历经考验走到今天。
二、潮头:X校初心历经考验本色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