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想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8 月/11 日/第 012 版专版
以高质量就业指导精准帮扶大学生就业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思杭 徐辉
X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务院印发的《 “ 十四五” 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对包括大学生就业在内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指导是高校大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举措。新时代,高校要建立健全高质量就业指导体系,打造完善的就业促进机制,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与时俱进。
建立健全高质量就业指导体系。 当前,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往往陷入两种误区。一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一些高校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只是就业工作机构的责任,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等脱节。二是主次不分,相互混淆,一些高校简单地以就业实际工作代替就业指导,工作范围仅限于组织招聘会、推送就业信息、报送就业数据等方面,缺乏真正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指导。为纠正这两种错误认识,高校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努力。
第一,以系统集成的方法构建就业指导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展开,立足点和落脚点应是大学生就业,着重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要整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生入校到离校的全过程,入校时要开展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专业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在校期间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指导、就业思想ZZ教育活动,离校前要开展职业发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要系统谋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贯穿始终的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等,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此外,要构建集成式的教育环境支撑,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政府支持、高校主导、社会辅助、企业参与、校友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环境。
第二,以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要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协同机制促进就业指导与高校人才之间的有效贯通。一是要健全共商体系,突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对话机制,经常性沟通。教师要深入学生,主动了解学生诉求;学生要主动对接,将就业中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二是要建立共建机制,从共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开放性合作平台、建立合作型工作体系着手。例如,采取集体备课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