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同日报/2023 年/3 月/29 日/第 001 版
弦歌不辍 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2022 年大同市教育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田雁
2022 年,是“ 十四五”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时代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有锐意改革、狠抓落实,教育才能朝着人民满意的目标迈进。
一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教育系统围绕“ 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积极回应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期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担当、新气象。
优先发展
坚持教育战略地位不动摇
教育是国之大计、X之大计。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优先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来落实,政策上全面支持,投入上优先保障,队伍建设上优先厚待。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事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先后多次深入教育系统调研,谋划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解决教育发展难题,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加油鼓劲。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教育工作给予倾力指导。教师培训、信息化建设等一项项经费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人心。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我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提高教师待遇。各县区也积极跟进,谋划教育发展蓝图。浑源县每年投入 1000 万元重点支持省级示范高中提升教学质量;广灵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支持高中教育发展⋯⋯在大同,真金白银的教育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此外,我市还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渠道不断补充新教师,有效解决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和总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国培、省培、市培项目,为教育队伍“ 强筋壮骨”。
立德树人
抓住教育根本任务不放松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
我市教育系统全面践行X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青校园焕发新活力,莘莘学子展现新气象。
2022 年,全市各中小学始终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平城区小学生走进“ 模拟法庭” 接受法治教育,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 法”;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全情投入情景剧《我的祖国》的表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渐渐走入他们的心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进创客教育,强化体育、美育和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社团活动、阳光
体育运动、“ 冰雪运动进校园”、节庆日主题教育活动、“ 优秀传统书法进校园” 等活动,全市广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去年秋季开学,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劳动课走进我市中小学,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市实验中学黄花植物园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体验采摘的乐趣,分享劳动的喜悦;在平城区十里店学校的一片试验田里,学生们辛勤劳动,研究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在大同一职中陶艺工作室,市级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们亲历吉家窑陶瓷陶艺拉坯定型传统劳动技能⋯⋯我市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感悟劳动创造价值,培养劳动意识和主动服务社会的情怀。
深化改革
持续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