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3 月/23 日/第 002 版智库
新型智库人才建设的理与路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ZZ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陈明琨
李明娇
当前,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建设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的建设之路。
加强人才建设势在必行
智力是人的智力,没有人才资源作为支撑,智力资源也就不复存在。作为智力资源的聚集地,
智库想要实现稳定持续的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智库研究项目”(TTCSP)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 2020》中,亚洲智库数量已超过欧洲,成为智库数量最多的区域,中国智库数量也大幅增长,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与欧美智库相比,中国一些智库的质量、成熟度和发挥的效用仍有待提升。通过对欧美智库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发展与人才的培养相辅相成,人才建设在西方智库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较于中国,欧美智库发展起步早,在智库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较为完备。欧美智库研究员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社会各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智库自身与其专家学者在政界、学界和公众之中具有一定的辨识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智库有较强的产出能力,无论是产出政策还是论文发表、期刊出版,都能够稳定输出,高质量的成果不断被应用于决策过程。这表明,中国智库要在国际竞争中超越欧美智库,必须要在人才建设上下足功夫。
人才是新型智库建设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要素。没有人才优势,智库也就不可能有发展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新型智库作为X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需要在加快智库人才建设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智库人才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当下,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只有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X和人民事业中来,才能推进发展进程,这就迫切需要健全新型智库人才体系。只有加快建立智库人才竞争优势,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丰富优质的“ 第一资源”。因此,必须从X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人才体系,推动新型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
实现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型智库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智库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人才。X的十八大以来,X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使智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数量和规模看,智库人才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历史、观念、体制等因素,智库在人才体系的搭建与发展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对新型智库整体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比如,智库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同类型的智库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发展差异较大;智库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尤其缺乏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智库人才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对国外智库人才吸纳不够;智库人才建设的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体制机制不完善,智库人才交流互动机制、不同类别智库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智库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面向未来,新型智库要逐步克服在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激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能,切实把智库人才这个“ 关键变量” 转化为提升质量的“ 最大增量”,实现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新型智库人才体系是由若干因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该体系功能效益提升的关键
在于结构的优化配置。新型智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