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科学导报/2023 年/3 月/14 日/第 B02 版理论学术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路径
西藏大学 莫富荣
摘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抢占高校发展机遇先机,有利于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更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仍存在专业性不强、功能发挥不足、覆盖范围不充分、校本化特色不明显、共享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索其发展路径,通过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框架设计、服务需求调查、活动形式设计、校本化设计,力图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认可度。
关键词: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路径;高校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创建以高校教师的发展为基础,为高校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等支持;而高校教师的发展又可以促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关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抢占高校发展机遇先机,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有利于强化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等。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存在建设专业性不强,建设功能发挥不足,建设覆盖范围不充分,建设校本化特色不明显,建设共享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一、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发展中心的服务质量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从本质上来看,其职能还是为一线教学教师提供服务,具体来讲就是为教师发展提供适合优质的服务,由此可知教师发展中心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从业人员知识储备专业性越强,教师发展中心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就越强,服务质量也就越高。因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具有行政和学术的双重性质[1],所以强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兼职人才队伍建设,使其数量充沛、人员结构合理是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考虑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比例结构配备时,除配置必要的行政岗位人员外,更多的应考虑各类学科专业的教师发展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包括学术研究能力突出的学者队伍、具有一线教学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能够提供教育教学意见和建议的咨询顾问人才、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专家以及能够合理运用新时代教育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专家等。结合各类高校的切实情况,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队伍可以是专职人员,也可以是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为高校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方面专业服务。如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聘请了一批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校内外、境内外的教学名师、著名学者,共 23 人担任专家委员,为不同专业的教师发展提供全面指导,建立起教师发展服务“ 智库资源” [2]。
二、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结构设计,强化教师发展中心的物质基础
有效搭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结构是实现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发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核心作用的必要条件。从当前各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位置来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大多数设置在教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内,导致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了这些职能部门的的下属机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由这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兼任,这种组织框架设置办法虽然能够利用原有机构的人员及部分功能,表面上看是合理利用资源,但实际上由于将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挂靠于教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层级较低,对上级组织的依赖性过强,协调校内其他同层级机构开展教师发展活动的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本身工作较多、任务繁重,教师发展职能易被边缘化[3]。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因此,在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结构框架设计时,应将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设置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教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平级,同时推进二级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通过增强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层级,促进其在全校范围内顺利推进教师发展服务工作,方便其协调校内外不同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和共享共建机制,协同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三、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服务需求调查,强化教师发展中心的针对性
教师发展需求是多样化、层次化且复杂化的需求体系,从高校教师未来发展角度考虑,不仅包括横向层面的以专业科研为主的发展需求、以教学技术提升为主的教育发展需求及个人发展需求,还包含纵向发展层面的基于教师不同职业成长期的发展需求[4]。一方面,高校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责任,同时也扮演着学者、教育家、班主任、社会人等不同社会角色,故以此为基础的教师需求便不尽相同。从另一角度而言,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也就是说从教师的教学活动角度出发, 教育模式应是差异化的,因为每位教师个体都会遇到不同的教育教学问题和个人发展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因人而异的提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