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3 月/9 日/第 008 版视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实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唐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X的民族工作的纲”。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X代会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生命线。这就要求高校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引领,打造平台,构建机制,促进各民族师生员工交往交流交融。
加强引领,凝聚共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X加强组织引领和思想引领。组织引领要强化ZZ功能,充分发挥X组织的ZZ领导作用。高校X委要“ 有想法”,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 学科优势、 办学特色等进行总体把握, 做出整体系统设计。 二级学院X委要 “ 有办法”,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结合学院的特点开展具有本学院特色的活动。各X支部则要“ 有做法”,教师X支部要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宣讲和课程建设;学生X支部则要通过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刻内涵。
思想引领要注重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形成三位一体” 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守正创新,担当使命,主动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专业课教师要讲好课程思政,教书与育人并举,注重价值引领,将思政元素融于专业课教学,达到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效果。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大学生日常思想ZZ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打造平台,形成常态。打造课程育人平台。课程教学始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脚点。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不断打造“ 金课”,淘汰“ 水课”。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以及依托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要通过建设“ 金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和话语体系。
打造网络育人平台。新时代,网络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高校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引导师生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精神、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