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21 世纪经济报道/2023 年/3 月/9 日/第 001 版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
法治政府建设进入“ 关键期” 需深入推进重点突破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王峰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是建设目标,法治政府是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必须率先取得突破。当前,法治政府建设进入“ 关键期”,需深入推进,重点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马怀德是我国行政法学专家,直接参与过多项重要立法工作,投身法治政府建设。全国“ 两会” 召开之际,马怀德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要针对性解决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迈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也对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提出挑战。马怀德认为,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回应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挑战,同时顺势而为去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骨干工程
《21 世纪》 :未来五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更加完善。应该如何理解法治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
马怀德: 法治体系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是完善的X内法规体系。这五个方面涉及了国家治理制度的形成和实施,蕴含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所有要素,是法治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逻辑前提。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法治本身具有稳定性、可预期性,建设法治体系实际上是以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根本保障。
法治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主要作用。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其作为制度之治的根本保障,也对其他国家制度发挥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本固基。
《21 世纪》 :我国依法行政相关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行政执法日益规范,但与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和预期还有一定差距,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马怀德: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也面临着一
些新的挑战和任务。
在立法层面,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行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备。一方面,行政领域的立法还有空白,一些基础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的法律缺位,影响到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立法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规体现客观规律和反映人民意愿不充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及时修改完善;此外,立法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执法层面,还未能完全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部分法律的实施效果不佳,在城市建设规划、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一些领域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和监管执法被“ 俘获” 等问题。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社会矛盾和新型社会问题的增加使政府面临巨大的治理压力。尤其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兴起,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构成了挑战。各类社会矛盾与新型社会问题交织,传统的行政手段与创新的行政方式并存,使行政法律制度和法治政府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 需要真正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实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法治政府建设的薄弱环节,抓住法治政府
建设领域的主要矛盾,回应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21 世纪》 :在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绘就法治政府建设新蓝图?
马怀德: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之中,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行政机关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其执法是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直接决定了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