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煤炭报/2023 年/3 月/9 日/第 004 版两会特刊
煤炭是压舱石、原料库、新宝藏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本报记者 陶冉
“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 两个大局’ 交织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煤炭行业必须走清洁高效利用、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扛起能源兜底保障的责任。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说,“ 未来煤炭的定位可以用九个字概括——压舱石、原料库、新宝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袁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找
准定位,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有力支撑“ 双碳” 战略实施。
袁亮指出,煤炭是国家能源安全的“ 压舱石”,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对煤炭的年需求量将保持在 35 亿吨至 42 亿吨。作为实体经济的宝贵“ 原料库”,煤炭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炭还是初级产品供给的“ 新宝藏”,在目前发现的 173 种矿产中,超过 80 种与煤炭共伴生赋存,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关键性、基础性资源。
统筹煤炭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
“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煤炭肩负着兜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需统筹煤炭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工作。” 袁亮说。
袁亮指出,2022 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 56.2%,“ 以煤炭安全保障的确定性应对了地缘事件与极端天气等不确定性”。然而,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平衡,开采条件极其复杂,多数资源在深部。在 5.97 万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中,1000 米以深的占 53%。我国中东部重要产煤省份埋深 1000 米以深的煤炭资源占预测总量的 65%至 92.4%,大部分矿井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西部地区矿井采深正以平均每年 10 米至 25 米的速度向下延伸。
“ 兜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开采深部煤炭。” 袁亮说。由浅部走向深部,深井煤岩非线性行为、高应力和高能级灾害、深井煤岩体多场耦合、深井岩层移动传导复杂度等更加凸显,现有适用于浅部煤层群开采灾害治理的传统理论和技术逐渐不适用。同时,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亟需加强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袁亮建议,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领先创新能力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展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绿色低损害开采、深地原位实验等基础研究。鼓励和支持围绕深井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黄淮海煤粮复合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加强前瞻性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储备。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率先进入深部开采、灾害特征显著的中东部典型矿井为切入点,布局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国家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支撑国家实验室煤炭深部开采领域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破解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重大科技难题。鼓励支持煤炭头部企业围绕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现实难题,采用“ 揭榜挂帅” 等方式攻克关键技术。支持建设黄淮海冲积平原等煤粮复合区典型矿区深部煤炭资源安全开发与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引领我国深部煤炭资源低损伤安全开采与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绿色低碳发展。
支持煤炭与共伴生资源绿色协同开发
袁亮认为,绿色安全高效开发煤炭与共伴生资源有助于增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体系的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安全性、稳定性和韧性,提升石油、天然气等共伴生资源开发量,支撑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避免粗放式、强干扰、高污染的单一资源开发方式引发的资源能源浪费和生态环境、工程安全以及经济社会问题。
据了解,在超过 80 种与煤炭共伴生赋存的资源中,煤系共伴生煤层气 36 万亿立方米、石油1037 亿吨、铀 2 万吨、铝土矿 32 亿吨、高岭土 22 亿吨、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