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 年/3 月/9 日/第 002 版新闻
来自高校的三位代表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
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本报记者 曲经纬 赵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实施“ 强基计划” 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 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回顾过去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拔尖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和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接下来,高等教育将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展开热议。
王希勤代表
培养拔尖人才 服务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布局就是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重要“ 一翼”,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将以该基地为依托,以国际视野服务城市副中心金融业发展。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占地面积14.16 公顷, 规划建设总面积约47 万平方米,是清华推进“ 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支撑性项目。王希勤表示,清华大学将以通州基地为重要抓手,服务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动通州区金融科技发展和高端人才聚集,服务于首都、京津冀地区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在办学方面,王希勤提出了要求: “ 要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在与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协议中也有相应谋划。”
针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王希勤介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打破院系的边界,努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 催化剂”,先后成立了新雅书院、强基计划五个书院、求真书院、为先书院等书院,综合运用各院系的师资来培养学生。同时,清华大学扎实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先后成立 14 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聚焦于服务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解决“ 卡脖子” 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
清华大学还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借助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优势共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服务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郝平代表
要守好基础研究的学科根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科技创新” 仍是热词,瞄准“ 从 0 到 1” 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更是被多次提及。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 总机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X委书记郝平说,北大充分发挥基础学科“ 四梁八柱” 作用,努力在基础研究领域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 作为一所以基础学科见长的高校,北大着力加强基础学科布局,在首轮‘ 双一流’ 建设中,把 62%的中央专项经费投向基础学科,守护好学科根基。” 郝平说,北大瞄准学科前沿和关键领域,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理论支撑。
服务国家战略,北大加强引导科研人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