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经济时报/2023 年/3 月/2 日/第 002 版要闻
我国智能交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业大学校长赵祥模
本报记者 刘慧
衣食住行关乎百姓民生,也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业大学校长赵祥模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整体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发展现状怎样?如何加快推进智能交通建设?
赵祥模: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化示范应用、自主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快速发展后,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已基本成熟,整体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在一些具体的应用方面甚至已世界领先。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数据显示,2016-2022 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由 973 亿元快速增长至超过 2000 亿元。随着我国交通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推进,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增长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
进入新时代,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正处于向网联化和协同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总体来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体系比较成熟,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监测、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等部分自主创新成果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各大主要城市纷纷加速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加快推进我国智能交通建设,首先,在技术层面上,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与普及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底层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单车智能已难以满足智能驾驶基本的安全性,车路协同的推进不仅弥补了单车智能的缺点,又推进了智能交通体系更快速地发展。同时联合搭载的智能化交通软件应用和统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交通管理系统平台将共同促进智能交通技术进步与规范化管理。
其次,在研究过程中,要牢记提升已有交通的效率以及保障交通信息的共享性和服务性。在
政策方面,政府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为智能交通保驾护航。
最后,在数据赋能方面,要深入挖掘智能交通领域的数据价值。当前,智能交通系统还存在数据价值密度低、应用深度不够、跨行业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加速推动数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