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4 月/11 日/第 008 版评论
若为“ 大先生”,甘当“ 小学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腾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 大先生’ ”。而若为“ 大先生”,就要甘当“ 小学生”。因为“ 大先生” 不仅在于教什么、如何教,也在于学什么、如何学。“ 小学生” 不是就学龄段意义而言的,而是就学习者的心态而言的,在“ 学生” 前以“ 小” 冠之,着重强调的是做学问的谦逊与自觉。为此,新时代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即知“ 小”、善“ 学”、成“ 大”、能“ 先”。
首先,知“ 小”。对于浩瀚宇宙与悠久历史,我们的所知非常有限,犹如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为此,教师应知“ 小”,知自己视域之小、学问之浅。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 我们懂得越来越多,知道得越来越少”。当然,知“ 小” 并非自弃自馁、自卑自贱,而是要有自知之明。唯有知“ 小”,方能成“ 大”,知“ 小” 是成“ 大” 的前提。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而不是自以为是、自大自满,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在求知路上与学生一道同行,真正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
其次,善“ 学”。作为新时代教师,不学无术、孤陋寡闻固然不可,但无所不学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为此,“ 学” 要善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重学习先进榜样。见贤思齐,取长补短,练好教师的看家本领,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其二,注重提升人文素养。陆游有诗云,“ 工夫在诗外”。学习亦如是,切忌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贪图短、平、快。人文素养是不容忽视却往往被忽视的一种品质。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曾做过这么一个巧妙的比喻:人文素养如人生航船的“ 压舱石”,虽不显眼,但能使整艘大船相对平衡,不至过分摇摆,颠簸乃至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