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5 月/12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教育学发展需要方法论上的理性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刘庆昌
教育学的发展,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从开端至今,的确是曲折艰难,且不说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莫衷一是,仅说方法论上的单摆现象直至今天仍然无法消退,更不用说实践者对教育学的期望不仅功利而且模糊。这种种因素的牵扯一方面使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多少有些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进取精神的支配下不得不采取鸵鸟策略,继而沉入自己判定有价值的学问领域。由于基本的问题并未解决,教育学整体的状况仍然不会因个性化的成果不断涌现而获得有节奏的改善。
目前存在于教育学领域的问题,实际上正与如上思虑有关,感觉主要集中在两种不同性质的批评中:一是来自教育实践领域的感觉,即教育学研究脱离实际;二是来自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指摘,即教育学研究脱离实证。在这样的氛围中,一部分教育学研究者也许会若无其事,但也有一部分具有学科发展使命意识的研究者深感如芒在背。
每当与基础教育领域的有志者交流时,总能感觉到他们既对教育理论有所期待,同时又觉得教育理论离他们较远。对于他们的这种感受,我从来就没有觉得是他们的见识有限所致,因为对一个教育学研究者来说,更知道教育学术领域的细节。客观地说,有学科发展意识的研究者所做的工作,虽然不能说与教育实践无关,但为实践服务的确不是他们的直接追求。研究者的这种选择无可指摘, 他们作为认识者本应以追求真知为目的, 而实践者关心的理论效用, 原则上应由 “ 教育工程师” 或者由他们自己实现。
但原则和实际常常是格格不入的,在实践者看来,研究教育的人们不能向教育实践提供实用的东西,怎么说也是一种失职。不过,他们的观念并不会直接传达给教育学研究者,也可以说,实践者尽管对教育学的研究有些不太理解,却没有要求研究者如何,完全是教育学研究者在一个重视功效的时代自己坐不住了。这种不沉着最终凝结为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实践主义倾向,具体表现为为数不少的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教育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即使他们并不具备教育技术方面的优势,也得就实践、为实践在键盘上洋洋洒洒,起码可以展现某种实践的情怀。
问题在于他们的良善通常并不会产生实际效果,反倒荒废了原先为了求真知的学术。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受这种实践主义倾向的影响, 对自己远离教育实际而抱有愧疚。换言之,好像一个教育学研究者如果不去直接思考教育实践问题便具有某种道德上的亏欠,这无疑会动摇他们朝向求真知的学术意志。他们很可能忘却了一个事实,即目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研究本属于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分工。进一步说,并未面向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是教育学研究自身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合理分工。
再说教育学研究的脱离实证。这种担忧虽然尚未成为风气,但实际上总有力量在促成这样的风气。目睹极力倡导教育实证研究的各种行动,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行动发起者的意向,但也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所具有的认识论上的偏狭。在他们的意识中,好像教育实证研究才是教育学发展的正途,在这种认识的背后其实是教育学只有成为科学才能够享有尊严。这只能说明他们对教育学甚至对教育缺乏完整的认识,不仅完全无视了狄尔泰为精神科学所作的重要努力,而且完全忽视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实验教育学的兴衰。
非实证研究中的解释和思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