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5 月/22 日/第 008 版视点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许莉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思政课、就业课、专业课、通识课是培育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和提升就业技能的关键课程,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有效路径。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 主渠道”,构建四课联动“ 就业思政” 课程育人体系,推动高校育人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深化思政课的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ZZ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强化思政课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价值引领,是解决“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价值认同和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价值融入祖国建设需要之地,投身平凡岗位,树立“ 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 的职业价值观。二是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培育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心有所向,方能远行”,大学生处在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期,充分挖掘劳动模范精益求精、勇于突破、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使大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在实践中传承,增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素养。三是以典型人物、榜样示范为抓手,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古语云“ 见贤思齐焉”,通过深入挖掘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就业典型案例,树立多元化就业榜样,开展“ 与榜样对话” 等宣传活动,催生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内生动力,强化职业信念,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突出就业课的专业指导,夯实就业能力。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及执行的重要时间段,加强就业课程的专业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生涯管理能力。一是紧扣“ 职业规划”,唤醒大学生规划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专业指导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使其在不断掌握自身特点和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实现路径。二是紧抓“ 求职技能”,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夯实个人能力至关重要。就业课应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等现实问题,涵盖就业信息搜集、求职计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