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5 月/31 日/第 007 版视点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实践及经验
常州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杜志峰 徐志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ZZ工作会议上指出, “ 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态势密不可分,一是中国的后发性发展影响着大学的建设与治理,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影响着大学发展。外生因素与内生力量的双重作用,使得中国大学的现代治理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大学的特色道路。
建设实践。第一,健全大学的内部制度建设,强化自主办学能力。首先,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实现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等组织之间的权力结构优化,明确行政事务和学术活动之间的边界,厘清了大学治理进程中的权力—权利关系,通过责任清单的方式,保障了权力行使的法律性,做到了权责一致。其次,实现学术重心的“ 偏移”,强化各机构向学术活动靠拢,提升院系和学术机构在职称评聘、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权,以制度化的方式强化对学术绩效的评估,更加突出了行政权力对学术科研的服务性。最后,完善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中国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风险评估机制,实现了体制机制间的协调,形成了工作合力。
第二,注重大学现代化治理的战略性。新时代中国大学的办学形式更加强化大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战略价值。一方面,不断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把思想ZZ工作和大学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教育公平促进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推动教育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同X和国家战略事业发展相适应,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注重大学办学的国际合作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国际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第三,加强大学现代化治理中的创新。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度看,新时代大学治理将改革创造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树立正确的人才创新观,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形式推动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从微观、宏观的层面,加强学校、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联合培养,形成开放、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