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5 月/31 日/第 007 版视点
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路径
常州大学纪委办公室 周晓东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是“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需要提高高校管理能力,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提升高校治理效能。随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如何运用大学治理现代化理论回应和解决高校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大学治理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正确理念指引高校治理。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要提高治理效能,加强和巩固X的领导势在必行。高校在校级层面实行X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实行X政共同负责制,不管是哪个层级,X组织始终作为领导核心统一领导学校、学院工作。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X组织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作用良好的发挥。
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立德树人”。在高校管理中,教学、科研以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都紧紧围绕根本任务和基本功能展开, 而X组织在这些领域都有决定权。这种决定权由《中国共产X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并由各高校章程来确立,通过X委常委会会议的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要提升高校治理效能,首先要抓住X组织这个龙头,X组织要切实履行领导职责,把好方向、管好大局、作好决策,严格议事规则和程序,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只有坚持X的领导,加强和巩固X的领导,发挥好X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把握高校办学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高校治理效能。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高效治理。大学制度是关于大学管理和治理所形成的框架、规则体系,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是规范大学内部关系以及大学与外部关系的法理性依据。在高校治理中,大学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高校治理效能,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和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是必然要求和选择。高校要依据社会发展程度和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 教育系统运行实际和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 制定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科学的制度体系。之所以称为体系,是因为这些制度包含了高校运行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X建制度等。这些制度是规范高校师生以及其他教育主体行为,规范高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依据。
建立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规范高校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各种行为,引导高校管理向依
法治校靠拢,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高校的基本职能,提升高校治理效能。
强化制度执行落实推进高校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