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5 月/31 日/第 006 版视点
推动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贯通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州大学基地 颜黎光
高校治理结构改革,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大学治理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也是高校办好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需要创新治理理念,建立并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体系,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优化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
高校治理主要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治理实践。首先,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完备的治理体系,在内部职能部门化方面,多种职权在办学实践中多措并举,但内部职权相对而言更多地集中于相关行政部门且相互交织。如X委管理系统虽与行政管理系统各有分工,但有时存在职权交叉和任务重叠的情况,上述现象对学校的高效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其次,学术共同体职能和行政职能的运行存在错位现象,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性要求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进一步发挥学术共同体在人才培养中的学术主导作用。但客观情况是,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制约了学术共同体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而导致学术共同体职能与行政职能处于失衡状态。最后,学校与院系之间的关系不平衡,学院自主性尚有进一步发挥空间。例如,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院的主体地位;在具体实践中,部分高校行政主管部门多头管理,导致学院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步伐。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师生等主体在高校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就外部治理而言,大学治理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与大学之间的权界及各自合理的价值诉求。当前高校外部治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政府的集中管理与大学的自主办学之间存在矛盾。政府的集中管理,优势是行动能力强、统一支配资源能力强,但这也使得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受限,导致高校自治能力弱化,创新发展受到束缚。其次,社会与市场和高校尚缺乏稳定的联系渠道,从而导致社会与市场参与高校治理的功能被弱化。一方面,社会和市场直接参与高校治理相对困难;另一方面,高校难以便捷地获得良好的外部资源和发展条件,直接影响了高校外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贯通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扎根中国土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