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6 月/9 日/第 008 版视点
用好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挥棒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琳
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教育领域突出体现为教育方式的革新。互联网承载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这种革新提供了支持,教育空间不再拘于线下,而是向线上延伸和再构。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轮动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成为常态。而线上教学在教学准备、教学展开、教学互动等方面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直接照搬线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能导致线上教学评价的把脉失真、决策失误、处置失当。高校需尽快适应线上教学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检验线上课堂教学实践和指导线上课堂教学改进的双重目标。
第一,科学构建评价体系,指导教学供给侧改革。教育空间和方式的改变,并未改变教育的内核。好的线上教育评价体系,是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目标在线上教学领域的具体化,须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故此,坚持在大思政格局下开展线上教学,在网络课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构建高校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第一原则。
高校须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原则要求,在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校情实际和特色,制定兼具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线上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指导教师加强线上教学供给侧改革。首先,实现评价体系内部自洽。贯彻分类评价原则,构建“ 学校—学院—专业—课程” 四级评价体系,在学校统一指导下,适应学院、专业、课程的具体特点,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其次,促进评价体系外部耦合。即线上教学评价体系与线下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师聘用培训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研用体系、思想ZZ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体系等对接耦合,促进线上教学评价体系与配套制度联动,建构有机统一的线上教学指挥系统。
第二,有效防止数据依赖,适配教学需求侧实际。学生是线上教育活动的直接对象和受益主体,学生评价是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来源。线上教学平台有效集成教学数据,实现了教学痕迹的可视化,为教学评价提供了量化依据。但数据的抓取与计算对线上教学过程的形塑并不能取代事实,过于依赖数据容易导致片面评价。
高校应在线上教学平台数据的辅助下,更加注重学生基于自身获得感对线上教学的直接评价,以掌握学生对线上教学的真实需求。首先,引导学生觉知自身主体性。学生评价应建立在学生沉浸式参与线上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须主动适应教师教学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强化线上学习的自主性,形成线上教学的直观体验。其次,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