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6 月/9 日/第 001 版
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丰子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把我国由文化大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传统,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尽管在历史上经过外国入侵和国内战乱,中华文明和文化始终没有受到颠覆性的破坏乃至中断。作为文化大国,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独特的文化优势。但是,文化大国并不等于文化强国。从大”到“ 强”,关键是要使文化资源变为强国实力。这就要求做好文化资源的转化。而要做好这种转化,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谓开发”,就是要激活文化资源,让其活” 起来,充分发挥其实际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所谓“ 利用”,就是要使文化资源实际进入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文化资源的使用和消费不同于物质资源,其使用和消费得越多,价值也就越大。从文化强国的角度来看,加强文化资源的转化,重要的是要使文化资源转化为下述力量。
一是转化为国民素质。一个文化强国,必须是国民整体文化素质高的国家,因而建设文化强国,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应当肯定,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很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是现代化建设的追求与使命。但是,要实现现代化又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就源自人的发展水平,即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水平。伴随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现代化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内涵,这就对人们的素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能力,才能有全面现代化的切实推进。因此,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资源向国民素质的转化尤为重要。要让各种文化资源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素材,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课堂,通过对各种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使其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逐渐内化为人们的文化素质,进而外化为人们的文明行为。这样的转化,既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是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力,同时也包括文化生产力。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以致文化与生产不再成为外在的东西,而是融为一体。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拥有丰富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