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6 月/9 日/第 004 版特别策划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 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员 翁贺凯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光辉文献,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理论意义。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在领导X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X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依据,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要以“ 宽广的视角”,在世界与我国发展的大历史与大势中,去把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013 年 11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指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4 年 9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同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 十四五” 期间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还以“ 四个重要” 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性意义,即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和精准运用,大大深化了我们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事业的规律性认识。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阐发,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2012 年 12 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 根” 和“ 魂”,丢了这个“ 根” 和“ 魂”,就没有根基了。2013 年
12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ZZ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 年 2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ZZ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地作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对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到 2014 年 10 月 15 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又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对象从传统文化扩展到了中华文化,强调要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6 年 5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提出“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放置于人类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语境之中,视野显然更为宏阔。习近平总书记还对“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内涵作出揭示: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二者之间在逻辑上密切相关、前后相继——只有通过改造和转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 坚定文化自信” 的重大论断,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 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人类文化传承与演进一般规律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在要求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最有力的回应与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