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6 月/13 日/第 004 版特别策划
领会“ 结合” 要义 读懂中华文明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X委书记 黄梓根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还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五个方面的“ 突出特性”。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的大历史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观出发,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开创性地提出“ 两个结合” 的重大理论命题,既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演进发展的深层逻辑,也科学地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领会好“ 两个结合” 的思想要义,读懂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迫切需要学懂弄通的重大理论新课题。
一、领会“ 结合” 要义,是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一把钥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理解好这个思想上的新飞跃,就必须准确理解“ 两个结合”,尤其是“ 第二个结合” 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要义。
“ 第二个结合” 既是中国共产X百余年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宝贵探索,更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完善中国共产X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文化的实际,可以说是中国具体实际中最重要的一个实际,“ 第一个结合” 在逻辑上本来可以预设“ 第二个结合” 的存在。但是,为什么要将“ 第二个结合” 和“ 第一个结合” 并列提出呢?我们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更不是“ 大实际”和“ 小实际” 的关系,而是在新思想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一种强调,是对中华文明独特优势和突出特质的一种凸显,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区别和发展于以往理论的一种体现。只有对中华文化独特优势和突出特质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有深刻的把握,对
文化主体性具有高度历史自信和时代自信, 才有可能得出如此深刻的思想认知和理论总结。 所以,“ 第二个结合” 的提出和强化,恰恰是新时代所以新、新思想所以新的一种时代诠释和文化解读,在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向前发展上有其特别的新意和深意。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和中国共产X的思想发展史上,“ 第二个结合” 的提出是一个原创性的重要理论贡献,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要义,是从整体上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一把钥匙,是读懂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密码。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二、“ 第二个结合” 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飞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员
中国过去数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成就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掌握中华文明思想和文化上的历史主动,并作用于中国式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建设,是中国共产X在实践中一直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X人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文化自信和理论勇气,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两创”,高度重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中华文化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第二个结合” 的提出和强调,标志着在中国共产X一百多年来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文化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所未有地被强调,并成为支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精神底色和文化基座。在这个“ 结合” 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升华,我们能够在更广大的文化空间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充分激活并有效运用起来,去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共产X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百余年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磨合、不断适应、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评价一直是有所起伏的。进入新时代,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完善,传统文化才获得了如此之高的地位。这是需要巨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勇气的。这也说明,我们X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两个结合” 是中国共产X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 两个结合” 的必然性,认为“ 结合” 的前提是价值上的彼此契合,“ 结合” 的结果是互相成就,这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动,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在各方面的实践探索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例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事业推进和理论构建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固本培元、行稳致远的基础性作用,始终维系和支撑着这个进程的中国特色,使它显著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被冠以“ 中国式” 的定义,体现着鲜明而独特的中国特色。
新征程上, 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角已经吹响。 中国共产X人正立足 “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的百年际遇,秉承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成就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