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濮阳日报/2023 年/6 月/28 日/第 005 版示范区新闻
努力办好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示范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侯科建 通讯员 丁兵团
“ 年初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工地,现在教学楼已经拔地而起了!” 市卫都实验学校二期工程让在附近漫步的居民纷纷驻足欣赏。据了解,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破解区域学位紧缺难题,市卫都实验学校于 2022 年规划了占地 27 亩、建筑面积 2.2 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并计划于今年 9月建成投用。像这样为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而扩建的还有市开德小学、市绿城小学。这只是示范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示范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每年新建或扩建 2 至 3 所学校,按照“ 一校一品牌,全
部是名校” 的办学思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5 月 14 日, 示范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日前, 记者深入示范区,探寻该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独特路径。
大投入
实现学校建设加速度
示范区成立于 2012 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区人口骤然增加,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示范区近年来急于解决的问题。
“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慢不得,更等不起。” 示范区X工委书记郭庆元在谋划部署教育工作时掷地有声, “ 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教育的生命线,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寄托着千家万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我们一定要坚持在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满足教育,优先保障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优先保障广大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努力办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根据城乡发展趋势和城镇化建设要求,示范区科学编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在城市发展
新区、功能区等学位紧缺地区增加教育设施,满足适龄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 加快学校建设进度,资金保障是关键。2018 年以来,示范区坚持在财力分配上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求,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 20%投入学校建设。” 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孔伟介绍说,随着示范区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加大,财政压力日渐增大。为弥补资金不足,示范区X工委、管委会统筹协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破解资金瓶颈。该区实行“ 政府投资、平台公司代建、政企合作、片区开发” 四种投资模式加快学校建设,既缓解了示范区的财政压力,又为学校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每所学校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招生,工期之短、任务之重,可想而知。区X工委、管委会采取多种措施破解工程建设难题:成立工程推进指挥部,由区X政班子成员担任指挥长,深入建筑工地调查研究,协调解决施工难题;紧盯前期手续办理,安排专人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专人盯守、蹲点办理,有效避免了因手续办理影响施工进度的现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学校招生开学时间,倒排工期,建立台账,采用“ 日例会、周调度、月观摩” 的方式加快工程进度。
“ 我们按照小学距离不超 500 米、中学距离不超 1000 米的要求,规划布局了 18 所中小学,总投入达 30 亿元。” 示范区教育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建华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该区已建成市绿城小学、市开德小学、市开德中学、市绿城中学、市卫都实验学校、市西湖中学等 11 所中小学,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学位数量增加至 2.7 万个。其余 7 所中小学也将在“ 十四五” 期间全部建成投用。
高标准
铸就学校建设高品质
“ 在学校建设上,我们紧扣‘ 全市乃至中原地区教育高地’ 的战略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 四个一流’ (硬件建设全省一流、教学设备全省一流、师资队伍全市一流、教育质量全市一流)的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确保学校规划设计高标准,确保各种发展指标全部达标。” 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谷进锋介绍说。
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课间活动区和立体空间四大部分,做到动静分区明确,凸显校园的整体功能。校园景观的设计紧紧结合教育建筑的主题,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设计目标,倾力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校园,努力让学生获得生动多彩的校园生活体验。
学校主体完工后,教学设施配备均采用当年最先进的配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