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6 月/29 日/第 008 版视点
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贡献青春力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夫营
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X话、跟X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规律,为培养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青春力量提供了科学指引。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砥砺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谱写了一曲曲与人民共命运、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之歌。进入新时代,无论是传统的“ 工农商学兵” 科教文卫体”,还是基于“ 互联网+” 的新业态、新领域、新职业;无论是体现综合国力、弘扬民族志气的重大工程,还是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到处是中国青年奋斗的身影。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法宝依旧是艰苦奋斗。新时代青年要牢记X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真刀真枪中锤炼能力。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在传承弘扬中补足精神之钙。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克服困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国精神,在当代主要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23 岁的护旗手闫振仰望着国旗升起,一滴眼泪从脸颊滑落;在同新冠肺炎的殊死较量中,援鄂医疗队 2.86 万名护士中,“ 80 后”“ 90 后” 占 90%;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 36 岁,中国天眼 FAST 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 30 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中国精神为青春作了最美的注脚。追寻梦想的脚步从来离不开精神力量的鼓舞,砥砺奋进的征程从来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新时代青年既要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又要从X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汲取力量,争做中国精神的坚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