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科学导报/2023 年/7 月/4 日/第 B03 版理论学术
红色文化在中学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田小萍 胡凯 李楠楠
摘要:红色文化记录着X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是青少年进行思想ZZ教育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与中学思政教育相融合,既丰富了中学思政教育内容也推动了红色文化持续发展,对于青少年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培育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都具有重要价值。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增强中学思政教育育人实效,提出要以课堂教学为引领,实现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实现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与中学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学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X领导人民群众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成果[1]。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播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正确的理论进行正面引导。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培育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等重要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在不断学习中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自觉弘扬红色文化,也有利于青少年在学习革命优良传统、英雄事迹、革命丰功伟绩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增强红色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国家、民族和政X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具有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3]。文化自信具体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共产X历史一脉相承,见证了中国共产X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信息化时代,青少年不断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部分青少年无法真正认同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理解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信任危机。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教育,通过线下线上、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青少年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X百年奋斗史,感受革命先烈为国为民捐躯的崇高精神和顽强意志,增强红色文化自信。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是人们在实现理想和人生目标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上进、不畏艰难困苦、执着坚定的一种精神状态。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X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4]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XX史就是中国共产X领导人民群众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X自成立以来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青少年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受到网络亚文化影响,部分青少年出现“ 佛系”“ 躺平” 等阶段性消沉和萎靡现象。红色文化形式多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样、内涵丰富,是培育青少年艰苦奋斗精神的肥沃土壤。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上通过播放《烈火中永生》《觉醒年代》《风云女儿》等红色影视作品,让青少年感受艰难困苦的环境和饱经摧残的国家,明白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不是凭空得来的;实践教学是通过带领青少年参观学习革命旧址、战斗遗址等场所,让青少年能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优良品质,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奋斗精神,并自觉践行艰苦奋斗理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是一种情怀,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通常表现为其爱国意识、爱国责任和报国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红色文化承载着X的光辉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英勇奋战、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优良品质,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教育,青少年通过学习建X精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