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11 日/第 003 版社会学
青年问题与青年政策定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刘能
青年工作日益成为X和国家最关注的事业之一。2022 年 5 月,中共中央X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了习近平总书记专题文集《论X的青年工作》 ,深刻阐明了X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等。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探讨和关注青年问题,对于青年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社会科学的一个核心议题,便是对当代青年变动中的结构性遭际的关注,而这一关注也正在显著改变人们的认知,使得人们日益将青年这一社会群体看作“ 社会脆弱性”(socia vunerabiity)概念所覆盖的最新一类主体。在青年群体之前,更早得到识别和更容易得到承认的社会脆弱性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儿童、妇女等在文化上、社会上和生理上处于依赖地位的群体,或者残障人士、罕见病患者、跨越文化边界的中下层移民等特定福利损失群体。相比之下,青年人由于其在生理上、社会上和文化上的相对优势地位——生理上更加成熟、完整,社会上因完成了初级社会化过程而习得了必要的且更新潮的社会规范和人力资本,且文化上借由种种过渡仪式获得了成人地位——而成为各个社会倚重的最新人力更替资源,很难将“ 脆弱性” 这一标签加诸其身。更何况,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渗透并改造各类制度化活动领域(如生产和交易、行政和治理、战争和冲突、休闲和娱乐、宗教和信仰等)之际,青年人由于其所处的“ 文化反哺” 地位而获得相对结构优势。与此同时,随着大众教育的扩张,人力资源特质和专业性也日益成为劳动力市场中更为敏感的判断标准,青年人看起来似乎更应该受益于这两大结构性变化。因此,对于全球社会科学关注青年身上所呈现的“ 社会脆弱性” 这一议题,我们必须给出更多的经验证据, 而这些经验证据也必须在最新全球结构性变迁趋势的脉络下, 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理解。综合来看,全球结构性变迁呈现出以下三个重要趋势。
一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变化和劳动的转型。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新阶段,更加金融化、技术化,更倾向于借助冲突性手段和零和博弈模式维持绝对利润水平。这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劳动的形态呈现出更多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和非正式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不稳定就业、产消者合一、劳务外包和算法控制等微观现象。青年人所面对的劳动力市场,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表现为工会组织保护的衰弱、就业机会的流失和劳动回报的直接下降,而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则表现为就业不充分和就业不稳定的现象。一个平行的现象,就是青年人从教育走向劳动力市场的社会转型期逐渐拉长,从而进入一个漫长的“ 社会等待” 周期之中。
二是跨文化空间流动中的歧视和制度性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