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20 日/第 001 版
在中华文明沃土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吉林大学X委书记 姜治莹
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X团结带领人民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文化密码,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内核,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文化方向,为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资源和精神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这是我们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确保了中华文明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成为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华文明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马克思、恩格斯曾热情洋溢地评价了具有伟大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华文明。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在封建制度的历史惯性下缓慢发展,拉开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差距。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无数受中华文化滋养的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挽救民族于危难,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X身上。从此,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的精神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但又不可逆转地走向复兴。事实充分说明,中华文明具有旺盛而又强大的生命力,几遭侵略都不能被分裂和消亡, 即使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分崩离析, 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文化特质。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传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俄国首先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但在经过 74 年艰难而又曲折的发展后,苏联这座社会主义大厦最终还是轰然倒塌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人所接受后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扎根生长。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中国人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同时,中国也深刻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蓬勃生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X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彰显。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苏历经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可解释的因素有很多,但文化或文化逻辑不同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等优秀品质,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 正因为相互契合,才能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 闪电” 彻底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瑰宝”,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而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互动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X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与发展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新时代的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发展着的运动状态,还厚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丰沃的民族文化底蕴,造就了富含民族精神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创造的结晶,有其特定的生成条件和时代背景,属于历史的范畴。要使她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作用、释放生命力,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必须植根于中华大地,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即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这个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灵魂,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 结合” 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 结合” 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中国共产X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X领导全国人民创造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近代以后,现代化成为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不二选择。中国共产X的现代化探索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X的文献中就出现了现代化的概念。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大地上建设现代化国家具备了根本的社会条件,中国共产X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ZZ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X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为此,我们X作出把X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X的十八大以来,我们X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弯道超车,而是中国共产X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一条通往现代化的新路,打破了“ 现代化=西方化” 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对人类现代化的重大贡献。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人类实践的结果,不同的人类实践创造不同的文明。现代化作为人类的重大实践,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相应地形成了表现现代化过程的结果,这个结果具体到文化的维度就是文明形态,这就意味着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必然会创造出不同的文明形态。人类社会发展到目前为止,形成了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两种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相应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即西方文明形态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西方文明形态以资本为逻辑,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这个过程是建立在奴隶贸易、羊吃人的“ 圈地运动”、剥削压榨、战争瘟疫、贫富分化、社会撕裂等一系列代价基础上,不仅具有资本的原罪,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生态的破坏、社会的病态,阻碍和抑制了人的发展。
与西方文明形态完全不同,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的发展为逻辑,坚持“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旨在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解放。这一崇高目标规定下的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