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25 日/第 003 版ZZ学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权意蕴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原欣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ZZ的本质属性”,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并对“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明确部署,从社会主义民主ZZ建设这一关键维度描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和实践要求,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践行人民至上,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此意义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权保障深度互融,包含丰富的人权意蕴。
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人民立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X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探索开创的、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以人民为中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和本质内核。在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人民立场。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X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核心,强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ZZ建设的全过程,确保人民在X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新时代的表达,也是对中国共产X初心使命的坚守。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体现的是人民之治,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充分激发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造性,使得民主不仅仅体现在选举、投票中,还体现在社会治理实践中,让民主成为人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对民主制度的评价应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指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要倾听人民声音、回应人民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并将“ 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 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尺度。这意味着,人民群众是民主制度的受益者和评价者,X和政府必须充分考虑民意,积极回应民众诉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权话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将民主纳入人民民主范畴,内含“ 人民” 为主体的人权话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权话语。《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 在中国,人权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X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到,“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话语创新,根植于中华历史文化沃土,立基于中国民主实践,指出并批判了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话语的缺陷,反思了以极端“ 个人主义” 为哲学基础的民主模式的弊端,并积极寻求与其他民主话语的共识点和交互点,丰富和延展了中国民主话语的内涵,也彰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