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28 日/第 008 版成果推介
以优良家风助推乡村社会治理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岳宗霞
优良家风是家庭的灵魂,是国家的精神血脉,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社会,家风不仅仅对本家族成员有教化、约束作用,对国家社稷和乡里社会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良好家风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领域的重要体现,对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征程中,要充分发挥优良家风涵养乡村社会治理的时代价值,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
优良家风具有多重乡村社会治理价值。首先,优良家风可以塑造健康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良好家风在塑造人、影响人、带动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优良家风传递的诸如规则意识、平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勤俭意识、生态保护意识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纪守法等道德操守,将在家庭成员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引领个体在广阔社会空间中的行为选择。个人在家庭中谦虚谨慎、尊敬父母,在社会上往往也能够严谨自律、礼敬他人;反之,一个人若在家庭中骄纵无度、投机取巧,在社会中也很难做到克勤克俭和尽职尽责。可见,家风好坏不仅关系个人成长,还关乎社会风气的清浊。其次,优良家风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成长的第一个课堂”。良好家风有利于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关爱和包容的关系,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认同和道德认同,进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再次,优良家风可以增进邻里团结。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家风是邻里和谐团结的润滑剂,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社会成员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可以促进社会团结、邻里和谐。最后,优良家风可以促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着“ 孝”“ 悌”“ 礼” 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优良家风通过家规家法家训等载体的道德教化功能,给予家庭成员一种无形的“ 软法” 约束力,规约乡民日常行为,对于稳定乡村社会经济、ZZ与治安秩序具有显著作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要充分重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发挥其规范行为、教化群众、凝聚人心的时代价值,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传承传统家风,润泽乡村社会治理。传统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缩影,产生和发展于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在延续家族传统、传承诸子文化、支撑生活体系、维护基层秩序等方面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农耕文化的消解与工业文明的兴盛,家庭结构深度变迁,传统家风赖以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