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宁夏日报/2023 年/8 月/2 日/第 006 版理论专版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赋能
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陶春丽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传承凝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力量,不仅关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展示,更关乎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既要切实把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又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赋能发展,令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能为高校学生的自我思想引导、理想信念塑造提供有益启迪。如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厚德载物等观念,体现着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道德定力,涵养高尚情操,在良好的教化实践中明德修身、立德铸魂。新时代,高校的思政教育要深入挖掘、系统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结合实践的具体要求提炼其精神标识,把具有当代价值、教育意义的文化精髓凝练出来,并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教育相协调,与当代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呈现新风貌、焕发新生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价值塑造,以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好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无形载体,能够优化整合思政教育的各类资源,为思政教育的实施增强环境感染力、强化文化导向力、提供实践创新力。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文化传承良好氛围。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古诗朗诵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答、传统节日活动等,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个体文化传承的主观能动性,在隐性育人中强化思政实效,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传承。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补充与衔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到传统文化场馆或遗址参观学习、组建传承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