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方日报/2023 年/8 月/4 日/第 A05 版要闻
华南师范大学X委书记王斌伟: 坚守教师教育本色
一流大学
建设世界
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 吴少敏 李秀婷 通讯员 王伍
不久前,由华南师范大学(下称“ 华师”)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共同承办的 2023 年“ 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 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举行。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等多位“ 大咖” 到场授课。
这是华师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广东教师教育“ 龙头”,今年,华师将迎来建校 90 周年。
日前,华师X委书记王斌伟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立足新起点,学校坚持以教育报国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 双一流” 建设为牵引构建“ 八个一流体系”,朝着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迈进。
师范为本
打造教师教育南方高地
南方日报:自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学校有哪些
好的做法?
王斌伟: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一体推进落实,创新运用X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校院两级读书班跟进学、全校上下“ 第一议题” 联动学、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学、开展线上线下持续学的“ 五学并举” 机制,建立“ 调查研究—对策建议—解决问题—评估优化” 闭环管理机制,细化问题清单、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为师生办实事清单等“ 三张清单”,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 双一流” 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行动。
南方日报:去年 8 月,您履新华师X委书记。一年来,这所高校给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王斌伟:进入华师一年来,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所基础厚实、特色鲜明、务实勤勉、前景
可期的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师范教育特色突出,文理工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实现了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三项评选“ 大满贯”。我们培养的学生是“ 明日之师”,教师是“ 师者之师”,师生把“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的校训精神践行得很好。
心怀“ 国之大者”、立足“ 省之需者”,我们高起点谋划“ 校之要者”,明确“ 两步走” 的奋斗目标,即在 2035 年建成综合实力居于前列的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师范性、综合性、创新型是学校的突出特色,“ 师范性” 是底色和本色,“ 综合性”“ 创新型” 支撑和服务于“ 师范性”。
构建“ 八个一流体系”
支撑“ 双一流” 建设
南方日报:围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有哪些规划?
王斌伟:对学校来说,要进一步深化战略思考,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内涵建设。为此,我们提出要以“ 双一流” 建设为牵引,以一流的X建思政引领保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管理保障等方面“ 争创一流”。
这“ 八个一流”,覆盖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找准各个领域的“ 全国第一” 和“ 世界一流”,补短板、固底板、拓长板,既要在许多领域不断追赶标兵,更要在若干领域成为标兵,真正实现争创一流、跨越发展。
第 1 页 共 3 页

南方日报:顶层设计有了,具体怎么落地?
王斌伟:推进“ 双一流” 建设,要向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要活力。我们将围绕一校三区定位、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科专业布局、管理服务机构设置等进行优化调整,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广州校区为主体、佛山校区和汕尾校区为两翼的“ 一体两翼” 办学新格局。广州校区定位“ 师范性、综合性、研究型”,主要布局教师教育、文理基础学科和应用社会科学,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助力广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广东“ 百千万工程” 实施;佛山校区定位“ 新工科、国际化、新商科”,紧密对接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重点布局信息类新工科学科专业,拓展国际化办学;汕尾校区定位“ 应用型、交叉性、新师范”,主要布局新兴应用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的新兴增长点,面向粤东、闽赣地区,为建设沿海经济带亮丽明珠作出贡献。
教学科研机构和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 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校物理学入选了第一、 第二轮 “ 双一流” 建设学科,还要推动教育学等更多学科“ 冲一流”,这需要整合分散的学科专业资源,提升竞争力。同时对教学科研机构进行整合,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人事、经费等方面给予学院更大的自主权。管理服务机构将探索大部制改革,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提高管理效率。
作为“ 双一流” 建设高校,国家级平台、国家级奖项、国家级重大项目,三个标志缺一不可。学校在这方面还有努力空间,希望在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建设“ 新师范”
服务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