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岛日报/2023 年/8 月/28 日/第 011 版未来教育特刊
优质资源倍增,“ 城阳答卷” 亮眼
——访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祁照勋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去年 8 月,《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城阳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交出了怎样的“ 答卷” ?聚焦扩增优质学位、“ 两县” 创建攻坚、幼有优育突破、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优质资源扩容、智慧教育赋能、强师兴教保障、育人品质提升,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祁照勋面对记者采访给出了答案。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城阳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的具体情况。
祁照勋:城阳区按照市教育局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努力开创城阳教育高质
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扩增优质学位。2022 年至今,城阳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40 所,新增学位约 3.2万个,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学位紧张。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60.35%,省一类及以上优质园 197 所,占比达 88.34%。从 2020 年开始,每年投入 4000 余万元对 28 处民办普惠园进行降费补贴,增加普惠性学位 7000 余个。截至目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5.84%。
落实优质资源扩容举措。采取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集团托管合作等模式,共成立教育集团 38个,覆盖学校 86 所,覆盖率 84.3%;学前教育成立“ 联盟发展共同体” 8 个,覆盖率达 100%。采取整体托管和与名校合作的方式,引进重点高校、知名品牌基础教育学校和优质教育集团到城阳区合作办学,其中,引进北京宽高教育集团、北京培文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托管 5 所学校,与 9所学校开展项目合作办学,推动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智慧教育赋能。建设“ 学前教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完成“ 智慧教学与智慧作业管理融合系统” 部署,承办青岛市“ 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 创建现场会。《青岛市城阳区学前教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荣获教育部 2023 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记者:城阳区在落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过程中,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祁照勋:今年城阳区重点攻坚新校建设,解决大班额问题。2023 年天康路九年一贯制学校等 8处新建学校、区实验中学等 4 处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 1.7 万余个。分年度、分年级逐步化解大班额,今年 9 月,随着新校的投入使用、校内改扩建工程的完工,除 2024 年毕业年级外,其他年级大班额全部化解,标准班额达标率为 95%。到 2024 年 9 月,大班额将全部化解。
坚持幼有优育突破。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确保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园全部办成公办园,按规定支持国有企业、高等学校、街道和农村集体等举办公办园;对公办学位紧张区域,通过举办优质公办园分园等,增加公办学位。2023 年新交付的 10 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均办为局属幼儿园或街道中心幼儿园分园,为适龄幼儿入园提供充足的优质公办学位保障。
记者: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的过程中,城阳区如何确保教育资源优质均衡?
祁照勋:为确保城阳区各个学校在教育质量和资源配置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城阳区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二是继续实施“ 一长多校” 办学模式改革,总结推广和正教育集团“ 一长多校” 办学模式改革的经验,找寻集团化办学成功的要素,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进行辐射。2022 年,区实验小学与区红岛小学、区礼德小学与高新区实验二小、区国城小学与区荟城小学;2023 年,区实验二小与康成小学均采取“ 一长多校” 紧密型合作办学
第 1 页 共 2 页

模式,力争新建一所、优质一所,在此基础上形成城阳区集团化办学的推进策略和整体制度设计。
三是支持优质学校采取紧密型、联盟型、托管型、特色聚合型等方式拓展优质资源。
记者:城阳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
祁照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