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9 月/6 日/第 008 版成果推介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娄君庭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柳忠玉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共产X领导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进行伟大斗争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更是全体中华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精神展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增强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尤其是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自强,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乃至个人发展,有着深远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增强文化自信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精神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 中最基本的,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为我们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充足的底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坚定中国共产X的领导、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提供充足的勇气。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部冲突加速演进,工业化信息化加速变革。西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借助网络媒体抨击社会主义思想,刻意炒作、借题发挥,点燃导火索,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来影响我国民众的思想,尤其是对部分青年学生以文化入侵、文化渗透开展分裂活动,这对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的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中华文化自信自强,对广大青年学生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其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和民族观。在抵御西方国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入侵和渗透时,青年学生应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掌握文化自信这个重要精神武器,对西方的“ 普世价值观” 和历史虚无主义给予坚决批判回击,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维护和确保国家ZZ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为底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条件。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人文魅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丰厚的智慧结晶,又在与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中汲取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养分。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使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自信植根于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中华民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孕育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灵魂,赋予中华民族蓬勃的生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身怀民族复兴伟业的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建设和实践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立足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精心耕耘,用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文化遗产的智慧推进治国理政,用昂扬的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
第三,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实现永续发展与繁荣兴盛的一种软实力,而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立足对自身文化价值所持有乐观肯定和富有正能量的共识精神力量。新时代
第 1 页 共 2 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