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9 月/7 日/第 008 版成果推介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剑
X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和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能够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同时,乡村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着重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进而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传统文化新风采。 “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 要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需要遵循辩证取舍、去粗取精的原则,坚持因时而化、推陈出新的立场,全方位、深层次和多举措地挖掘、利用和创新乡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立足乡村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核心理念融入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同时,遵循村民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传统文化要注重生活化、简洁化、大众化的话语表达,促使其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讲信修睦等道德规范的内涵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借助新型载体、网络媒介对乡村的民俗、歌谣、戏曲等传统表现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展现传统文化新风采。
繁荣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释放乡村经济新动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引擎。繁荣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现已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体要做到:第一,优化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在谋划、实施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规划。结合乡村文化资源禀赋,完善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乡村特色文化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二,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要面向市场、带动消费。精准靶向市场和受众需求,深入挖掘自然景观、乡村建筑、文化遗址等乡村物质文化和节庆民俗、民间技艺、戏曲舞蹈等乡村非物质文化,坚持“ 以特为先”“ 以新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