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3 年/9 月/17 日/第 009 版调查
离校未就业,求职难在哪
——北京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调查
本报记者 韩秉志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在千方百计促就业过程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情况引起多方关注。离校未就业群体今年是怎样的情况?怎样把脉青年心态、精准发力施策,让就业服务离校不离线?记者在北京地区深入调查,寻找答案。
今年,北京地区 2023 届高校毕业生约有 28.5 万人,同比增加 1.7 万人,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一些经营主体面对的困难较多。记者走访北京多场高校招聘会获悉,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还面临较大的求职就业压力。
离校未就业的学生,求职就业难在哪?面对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大学生有哪些想法?怎样
更好解决缓就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内外因导致缓就业
青年群体就业是当前各方关注的重点。“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工作有序推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副处长赵秀涛介绍。
导致就业形势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22 年下半年,正值 2023 届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受新冠疫情影响无法组织线下招聘会,毕业生实习、求职面试等都受到影响。” 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副处长吴缨解释道。
复杂的就业形势、更多的不确定性、再创历史新高的就业人数⋯⋯传递到高校毕业生面前便化成了无形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对于离校未就业的学生来说,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便是:找一份工作先干着,还是再继续等一等、看一看。
近年来,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逐年增加,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 记者调查发现导致高校毕业生缓就业的因素很多, 有外部因素, 也有内部因素,但主要还是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等方面影响。
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是高学历毕业生求职产生落差的一个原因。 在今年 7 月初举行的一场北京地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题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付童生(化名)仔细研究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发现,现场提供的招聘岗位主要是针对软件专业的应聘者。
“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招聘企业当然希望能招聘更多‘ 即插即用’ 型人才。我自己也希望找一个专业对口、‘ 性价比高’ 的岗位,但供需之间存在矛盾。现在的情况是‘ 僧多粥少’ ,之前我网申的岗位大多石沉大海。” 付童生说。
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也让一些青年就业群体选择了再观望一段时间。一些非 985、211 高校毕业生坦言,即便是脱产考研、考公,也面临着“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的处境。求职者吕彬(化名)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找工作。虽然她不想从事自己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但是也没有想好应该干什么。“ 现在的岗位分类很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己正考虑选择门槛稍低的岗位。” 她求职的底线是:要规范,有发展空间。
“ 将近一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企业眼里这段时间就是空窗期。很多时候企业看到这个情况,会问我这一年干了什么。” 吕彬坦言,处在慢就业状态中能够让自己对行业有更多了解和认知,但这一状态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拖得越久,对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会造成内耗。
第 1 页 共 3 页

全国超过 1100 万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来说,要直面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并不容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毕业生显然还没有从校园生活中脱离出来,对于求职还是一种“ 懵懂” 状态。
“ 毕业证还没拿到手,就要提前找工作吗?” 一位首次参加线下招聘会的受访对象很认真地向记者表达自己的困惑。这位同学一直到 5 月底完成毕业论文后,才有精力投入到求职上。这看似有点哭笑不得的问题,却也反映了一些客观现实:或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参加线下招聘;或忙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错过了求职关键期;等等。各种原因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启动求职的时间延后。
开发岗位是关键
对于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眼下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找到能够匹配他们的工作岗位。抢抓毕业关键期,多措并举拓展就业岗位,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这离不开政府、高校、市场、学生个人等各方的密切合作。
“ 说一千道一万,开发岗位是关键。” 赵秀涛表示,“ 今年以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国资委等部门挖掘就业岗位,确保公共部门岗位稳增不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按照“ 管行业必须管就业、管属地必须管就业、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就业”原则,今年第一次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就业责任。平谷区拟向中关村平谷园管委、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区科信局等 29 家行业主管部门采集就业岗位 4000 个,目前已采集岗位 3800 多个,预计年底前将超额完成目标。
近日,北京市平谷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又在北京市率先出台区级落实文件,即《平谷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从发展青年创业服务平台、鼓励青年创业就业、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培养保障、稳定经营主体良性发展 5 个方面提出了 20 条具体措施,激发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活力。
北京市平谷区人社局副局长张冬梅介绍,“ 为提升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符合岗位需求的就业能力,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针对性地为农业科技创新、 智慧物流、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供岗前培训、紧缺工种培训,建设与平谷区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
北京市教委也主动与各省、市、区所属地级市组织、人社、国资部门对接开拓岗位,为地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