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各界导报/2023 年/9 月/18 日/第 001 版
突出特色加快推进我省“ 双一流” 高校建设
——省政协“ 加强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推进新一轮高校‘ 双一流’ 建设”
对口协商座谈会侧记
记者 闫智
所高等院校,3 所“ 985 工程” 高校、8 所“ 211 工程” 高校,3 所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各类科研机构 1100 多家⋯⋯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 以及 2016 年陕西省提出“ 四个一流” 战略决策以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对高校建设的投资和支持力度,陕西高校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当下,我国高校正在进行新一轮“ 双一流” 建设,这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教育资源丰富,未来,如何紧抓当前机遇,进一步推动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如何完善“ 双一流” 建设布局,发挥陕西特色优势?9 月 15 日,围绕“ 加强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推进新一轮高校‘ 双一流’ 建设” 议题,省政协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部分省政协委员、民主X派代表、专家学者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聚一堂,谋发展、建真言。
为高质量开好此次对口协商座谈会,今年 5 至 7 月,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联合省民盟,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在我省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以及湖北省等地,就“ 加强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推进高校‘ 双一流’ 建设” 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 我省部分高校在制定学科建设整体策略时没有全面考虑自身状况,贪大求全,忽略了本校的优势特色学科, 脱离了本校的服务面, 学科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薛建兴开宗明义,在座谈会上就调研情况作了详细说明。
薛建兴建议,要对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和学科重点支持,强化示范引领,建强“ 国家队”;对国家“ 双一流” 培育高校和学科突出重点倾力支持,强化培育引导,培育“ 后备军”;对省级“ 双一流” 建设高校和学科凝练特色,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内涵建设,引导各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 双一流” 建设是政府财政资金投放高等教育的重点领域,国家明确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出责任。
省民盟副主委、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崔亚丽在长期高校工作中发现,尽管各级政府均加大了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但鉴于“ 双一流” 建设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以及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区域经济结构性不均衡的现实,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崔亚丽建议,要持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各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 双一流’ 建设不仅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还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省农工X生态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农学院院长单卫星认为,“ 双一流” 建设全面推进,一流师资、一流人才的数目是“ 双一流” 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发挥好我省高校资源优势,持续提升我省高校特别是“ 双一流” 高校聚集、培育、选拔人才的水平,建立健全高校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