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日报/2024 年/1 月/16 日/第 010 版学思
秉持躬耕态度 弘扬教育家精神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廖启云 解倩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的深刻阐释,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动力与必然要求。勤学笃行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知行合一的引路人。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人才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面对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新知识的不断更迭,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执行者,须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要以勤学善思为本。勤学,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以勤勉的心态持续学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竞争激烈,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们持续接受着互联网等各种信息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人才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做到为学生提供“ 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 活水”,即要求教师勤于治学。同时,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对所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掌握思想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不断地充实自己,拥有真才实学,用刻苦的精神从书本上、在实践中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知识输送给学生,涵养育人智慧,不断探究启发学生、培养人才的技能水平。
要以笃行实干为要。笃行,是教师职业内在的道德准则。教师要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觉悟,以踏实的态度扎实做事。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指导实践。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