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4 年/2 月/6 日/第 B03 版理论学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ZZ教育的探索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ZZ学院 李梦晨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ZZ教育中能够滋养其精神世界,创新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文章从探索必要性目前存在问题中指出实现路径,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ZZ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ZZ教育;文化自信
引言: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ZZ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大学生思想ZZ教育中是思想ZZ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必要性
(一)促进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更体现在人们潜移默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共同价值观念当中,这包括了核心思想观念的讲仁爱、重民本等;中华传统美德的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的促进社会和谐等。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重要问题。
(二)滋养心灵世界
在高校思想ZZ教育的传播模式下,仍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不注重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精神需求。处于开放的世界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未形成,已受价值侵袭。个别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活方式的改变,偏离正确轨道,缺失理想信念,而无所事事;或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作为文化根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坚定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冲击。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当做思想ZZ教育的教学案例,可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思想ZZ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ZZ教育中对坚定文化自信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底蕴薄弱
高校学生与思想ZZ教育工作者是两大群体。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缺乏文化底蕴,虽有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未真正实质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淡漠,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导致开设的传统文化课并未真正内化于心;思想ZZ教育工作者一是由于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壁垒,并未系统化理论化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仅擅长于自己的科研,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热情不足[3];二是思想ZZ教育工作者对于开设的传统文化课,并未有意识地针对性地结合思想ZZ教育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没有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ZZ教育的积极方法与路径。
(二)价值观缺失
第 1 页 共 3 页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会受到西方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如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普世价值思潮等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糟粕如封建迷信、受“ 宫廷剧” 影响的阶级观念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损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帮助其传播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先贤的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思想性的根本遵循[4]。
(三)环境因素
荀子说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强调环境对事物影响的一致性,对于人来说也是同理。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ZZ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是由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化价值并未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