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技日报/2024 年/2 月/23 日/第 006 版军事
武警工程大学:“ 三科” 育人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李智 本报记者 张强
春节前夕,武警工程大学X委一班人专程来到学校某实验室,看望寒假期间依然坚守在科研
岗位的青年教员和研究生学员。
面对火热的科研景象,X委一班人以着力提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为主题,与现场师生展开了一场气氛热烈的讨论。学校领导表示: “ 未来无人化智能化的作战方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建校 40 年来,武警工程大学坚持“ ZZ建校、改革强校、科技强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学校持续推进教学育人体系转型升级,以“ 培塑科学精神、培育科技素养、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的“ 三科” 育人理念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成果向部队战斗力转化。
打通军校学员的成才之路
“ 快!调整参数,降低机器人推进速度,掌握好平衡!” 在 2023 年度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赛场上,来自武警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参赛者高建宇向队友发出指令。
高建宇和队友们在赛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了应对 12 种不同材质的场地,他们设计了 600余组机器人动作序列,见证了机器人从实验室中的“ 蹒跚学步” 到预赛中的“ 健步如飞”。没想到,此次公开赛的赛场条件较以往发生改变。这让许多“ 种子队” 栽了跟头,高建宇和队友们也有些慌乱。
“ 赛场如战场,瞬息万变。只有练强自身本领,才能真正做到执戈在手,不辱使命。” 学校教员李志文一语点醒众人。冷静下来的队员们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接下来,机器人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在场众多评委。最终,这支参赛队取得了“ 双足竞步” 项目窄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优异的竞赛成绩,源于学校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塑青年学员创新能力为抓手所开展的一系列举措。据了解,武警工程大学专门出台学员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相关办法,畅通科研立项、专利申请渠道,为青年学员提供广阔舞台;创新建立 67 个学员俱乐部,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结合专业课程、技能培养,打造丰富多彩的“ 第二课堂”;建成模拟仿真实验室、心理服务中心等
80 个专修实验室;促使教学方法与课堂实践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变,实现“ 理论学
习+应用实践” 的良性互动。
锐意改革释放青春活力,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武警工程大学共有 1200余名青年学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项 36 项、军队级奖项 116 项、武警部队级奖项 4 项。
建强用好教师人才队伍
密林深处,多台无人设备的精彩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这是某无人系统挑战赛中的生
动景象。
“ 军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盯科技前沿,才能真正做到‘ 以战领教、为战抓教’ 。” 武警工程大学某教研室副教授、赛事评委孙新波说。在赛场上秉公执裁的同时,他不断思考着新技术对未来战场的影响。
带着演训场上鲜活生动的案例和执裁的宝贵经验,孙新波回到课堂。他将案例与经验融入教
学,把枯燥的理论转换为真实的案例。学员们听得仔细、看得认真,课堂育人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 要培育青年学员的科技素养,就必须建强用好教师人才队伍。只有优秀的教员才能带出优秀的学员。” 武警工程大学相关领导介绍,他们紧紧抓住教员这一核心,前置选人用人“ 关口”,
第 1 页 共 2 页

从部队、高校选调优秀人才任教。如今,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硕博以上人才比例逐年提升。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