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4 年/2 月/25 日/第 001 版
兰州大学 为“ 一带一路” 建设贡献力量
新甘肃· 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近年来,兰州大学紧紧把握“ 一带一路” 区位优势,加强资源聚合,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 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兰大的学科和智力支撑。成百上千份咨询报告的反复打磨、几年如一日的深入调研、一期期国际交流论坛的举办⋯⋯背后是兰州大学为“ 一带一路” 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打造新型智库,当好参谋助手
“ 兰州大学是‘ 一带一路’ 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汪金国教授说。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中亚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 1994 年设立的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已经在学术
界形成中亚研究的比较优势。多年来,依托兰州大学的研究优势、区位优势、方向优势、学科优
势,中亚所建立起成熟的研究体系——
专兼职人员每年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 50 篇左右学术论文,为相关部门提供近百篇咨询报告;以书代刊出版的《中亚研究》在学术界获得较高关注⋯⋯经过 30 年的探索和努力,中亚所硕果累累。此后,兰州大学还设立印度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格鲁吉亚研究中心等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开展对“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研究。
兰州大学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了“ 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2017 年将其整合拓展为“ 兰州大学‘ 一带一路’ 研究中心”,并于 2019 年进行实体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 我们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及沿线节点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 兰州大
学“ 一带一路” 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永彪教授说。
“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做好前瞻性、储备性研究。” 朱永彪这样概括兰州大学“ 一带一路” 研究的使命愿景。
多年来,兰州大学围绕“ 一带一路” 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形成系列政策建议咨询
报告。“ 2019 年以来,我们完成了 300 余份咨询报告。” 朱永彪说。
兰州大学“ 一带一路” 研究中心一份精炼、准确的研究报告背后,是许多科研工作者为期几个月甚至数年的调研。
从甘肃向西而行,他们多次前往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等国开展调研、参加研讨会,了解当地情况,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以甘肃为原点向内下沉,他们跑遍 14 个市州,探访几十家企业,深挖经济发展痛点,以助力甘肃更好地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
“ 我们也将积极作为,提升自身能力,希望能够进入国家智库的建设序列之中,更有力地助
推‘ 一带一路’ 建设。” 朱永彪说。
牵线搭桥促进共赢发展
近年来,正是因为有扎实的调研作支撑,兰州大学“ 一带一路” 研究中心提出了许多切实可
行的建议。
兰州大学“ 一带一路” 研究中心发布《甘肃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系列报告》等,由来自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历史学院、管理学院的多学科研究团队合力完成,其中有的提议已获政策应用⋯⋯
此外,兰州大学不少科研工作者在调研之余,还作为“ 一带一路” 使者牵“ 线” 搭“ 桥”。这些年,兰州大学“ 一带一路” 研究中心副主任龙瑞军教授先后前往 50 多个国家进行考察、讲
第 1 页 共 3 页

学,促进中外合作,切实解决当地现实问题。
在巴基斯坦考察时,龙瑞军发现当地北部山区电力匮乏,无法进行农业灌溉,于是将甘肃太阳能泵引入当地,实现了河水流到几十米高的台地农田中进行灌溉;把燕麦和苜蓿种子送到当地的农业研究委员会,提高作物产量。
在尼泊尔考察时,龙瑞军发现当地 40%的马铃薯依赖进口,便推动甘肃定西马铃薯参加“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适应创新科技成果展” ⋯⋯
“ 因为甘肃与中亚、南亚存在着很多气候、地形、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相似性,所以我们联合甘肃省内的优秀企业,积极向外推广我们的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