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4 年/2 月/28 日/第 005 版健康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
加强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本报记者 陈晶
“ 近年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说,今年“ 两会” 他将继续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言。
张其成介绍,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多发是受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
学校教育的功利化与唯分数论也较为严重,尤其是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张其成坦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邃博大的人格修养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形成健全人格的“ 营养品”,也是疗愈心理疾病的一剂良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的作用不同于药物治疗,它并不直接针对心理问题本身,而是生命的整体提升和超越,认知提升了,思想转变了,心胸就开阔了,心理问题也解决了。
为此,张其成建议:
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资源,比如国学经典中“ 乐天知命,故不忧” 的人生态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的辩证思维,“ 变易-不易-简易” 的认知方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远大志向,“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坚定信念,“ 君子和而不同” 的包容精神等,面对青少年人格成长形成阶段的心理学需求,开发一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撑的人格塑造系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认知系统教育青少年,使他们形成健全人格,成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