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4 年/3 月/5 日/第 049 版智观江苏新实践
锻造师范生核心素养 培育时代“大先生”
常州工学院教授 姚玉香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助教 苏悦文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冀和要求,号召广大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 “大先生”成为新时代教师群体的职业标杆。
“大先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师范院校是培养“大先生”的主阵地,师范教育是“大先生”养成的关键环节。因此,师范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先生”为目标追求,着力锻造师范生的核心素养。
以“大先生”为目标,塑造师范生的精神素养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 ,“大先生”拥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抱负,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能够站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战略高度认识个体教书育人的使命;“大先生”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高度自觉,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人师”典范。师范教育首先应以“大先生”为目标,敦促学生正心明志、修身养德,不断提升精神素养。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心”教育,坚持“四为”方针,以“八个统一”为基本遵循,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及革命文化资源,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激扬斗志、培根铸魂。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修身”教育,坚持师德至上,强化师德品行养成。通过课程育人、组织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外在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统一,涵养师德匠心、修身自律、坦荡心胸、志洁行芳、向善向美,形成崇高的道德品格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强化教师身份认同,坚定教师职业信念。通过“正心”教育和“修身”教育,让师政、师德、师风、师情真正“入脑、入心、入行”,为成为未来“大先生”明志养德,当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以“大先生”为目标,夯实师范生的学识素养
“学高为师” ,“大先生” 要培养造就堪担时代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精深的学术造诣,正如“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无扎实学识,难当师之大任。师范教育要以“大先生”为目标,夯实师范生的学识素养。 “大先生”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文化的传播者,师范生应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奠定成长为“大先生”的庞大知识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