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3 月/22 日/第 B07 版学术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大连海事大学 张凯霞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论断,指明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强国建设的方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方法,蕴含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怀,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自强的精神指引。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和思想武器,事
关文化安全与国家兴衰。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一、不忘本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 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人民共同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存提供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文化支撑,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蕴含了丰富资源、具有突出包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不忘历史根脉,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和文化遗产传承,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探寻其与当代生产生活相融合的的契合点,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延续历史根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扎根与发展的深厚土壤,为实现文化自强提供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资源。
二、吸收外来,汲取其他优秀文化养分
文化因互鉴而繁荣,因交融而生辉。历史证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有助于丰富文化表达,激发创造力,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反之,长期的文化封闭将导致文明走向衰落。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需要以多元的方式与世界各国进行多层面、更深入的对话和交流,以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文化理念,打造多元互动的交流格局,利用更加广阔的对话平台,分享友好性、建设性成果。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平等、谦虚的态度,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对自身文化保持充分自信的同时,充分肯定外来文化的价值,保持定力,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从外来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此过程中,与时俱进